5 NMUN - 臺北科大校訊€¦ · (轉載自由電子報 2016/5/3 記者 林曉雲報導)...

18
焦點新聞 與臺北科大攜手 友達光電培育人才 337 5 NMUN 校園動態 105年大專校院學生會成果競賽暨觀摩活動 臺北科大學生自治會再創佳績 榮獲卓越獎 08 人文北科 青年 創意 生活城 22 封面故事 聯合國2016模擬聯合國競賽 臺北科大獲獎創亞洲歷年佳績 18 01 校園巡禮 與人為善 以和為貴 設立目標 勇往直前 10 NMUN

Transcript of 5 NMUN - 臺北科大校訊€¦ · (轉載自由電子報 2016/5/3 記者 林曉雲報導)...

  • 焦點新聞

    與臺北科大攜手 友達光電培育人才

    337校訊5

    NMUN

    校園動態

    105年大專校院學生會成果競賽暨觀摩活動

    臺北科大學生自治會再創佳績 榮獲卓越獎

    08

    人文北科

    青年 創意 生活城

    22

    封面故事

    聯合國2016模擬聯合國競賽臺北科大獲獎創亞洲歷年佳績

    18

    01

    校園巡禮

    與人為善 以和為貴設立目標 勇往直前

    10

    N M U N

  • 臺北科大校訊 1

    發行人 姚立德發行所 國立臺北科大地址 106臺北市忠孝東路三段一號電話 (02)2771-2171 (代表號)網址 http://www.ntut.edu.tw/E-Mail [email protected]出版者 教務處出版組總編輯 余政杰副總編輯 葛如鈞執行編輯 曾葦妮美術編輯 陳小娟編輯助理 梁毓珮

    《校訊》歡迎投稿。稿件請逕傳E-Mail,或送教務處出版組。

    中華郵政臺北誌字第831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本校募款專戶帳號

    一、臺灣銀行城中分行 帳號:04503s6070069 戶名:國立臺北科大401專戶二、連絡電話 (02) 2771-2171轉6401分機(鄧道興主任)

    校友捐贈最多獎學金的學校,詳臺北科大網站:www.ntut.edu.tw

    編輯紀

    臺北科大再創NMUN歷年佳績

    本期封面故事 帶您一探究竟

    337vol.

    目錄[新聞與活動 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與臺北科大攜手 友達光電培育人才 臺北科大校友林宏裕 7年捐上億 推13項公益案 臺北科大放榜 滿級分生搶讀這班 愛拍拍寫寫 小清新王婷楨上臺北科大 身障技能賽 金牌生保送臺北科大 金手獎高職生 赴德實習 保送臺北科大 技職之光/魏新展 競賽常勝軍 高職逆轉勝 學者籲設產學平台 落實智慧工廠 汽車維修技師 保障每個人的幸福 臺北科大EMBA 開設桃園學分班 臺北科大、桃農合併 鄭文燦:利多已浮現 大雨攪局 桃農力退西苑封王 歐洲國寶級造紙藝師 訪臺北科大教學 敢玩嗎?這款VR遊戲體驗恐怖冥婚 滴血可驗心肌梗塞 最快一年後上市

    [校園動態 Campus Events]

    105年大專校院學生會成果競賽暨觀摩活動臺北科大學生自治會再創佳績 榮獲卓越獎

    105年全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評選

    臺北科大集美好攝團榮獲特優 工管系學會榮獲優等

    [校園巡禮 Campus Spotlight]

    與人為善 以和為貴設立目標 勇往直前

    2016臺日環境工程與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菁英會例會

    產業科技發展的創新之路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典範計畫成果專題報導

    車輛底盤系統實驗室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典範計畫成果專題報導

    電分析及生物電化學實驗室

    18

    18

    17

    16

    20

    20

    22

    23

    24

    26

    27

    33

    校園國際化 前進越南

    臺北科大與北區育成聯盟分進合擊 共創共榮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聯合國2016模擬聯合國競賽臺北科大獲獎創亞洲歷年佳績

    模擬聯合國競賽臺北科大學生奪4獎

    2016我在紐約模擬聯合國

    模擬聯合國 翻轉我的眼界

    模擬聯合國 我思故我在

    [人文北科 Humanity Taipei Tech]

    青年 創意 生活城

    福鉋臺灣

    [卓越北科 Excellent Taipei Tech]

    得獎消息

    校友動態 歡迎投稿

    [願景校園 Visions & Contributions]

    捐款芳名錄

    除了說再見獲獎名單

    1

    8

    9

    12

    10

    14

    15

    13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友達光電董事長彭� 浪為臺北科大傑出校友,和母校臺北科技大學簽訂產學合作備忘錄,合作內容包含共同研發專案、短中長期實習制度、

    實習工廠、碩博士獎學金、產業講座及參訪等,培育優秀的光電研發人

    才,期望合力推動整體光電產學升級。

    臺北科大校長姚立德表示,臺北科大致力於「具技職特色之實務研

    究型大學」及「企業家的搖籃」,目前國內上市上櫃公司負責人有10%以上都出自於臺北科大,為延續優良傳統和培育未來企業家,校外實習

    列為大學部必修,培養學生務實致用的觀念與能力。

    友達光電的3.5代液晶面板廠設立在新竹研發總部,是前端製程的廠房,姚立德表示,這座廠房過去只提供內部工程師訓練的教學基地,屬於液晶面板的核心技術之一,105學年起將開放為臺北科大的實習工廠,實習工廠未來將讓學生親自操作面板前端製程及機械設備拆解維護,

    瞭解面板研發、生產過程,幫助學生將理論與實務相互結合。

    友達針對臺北科大光電相關科系大四以上學生提供短期、6個月以上的長期實習機會,長期實習者不僅能參與完整學理基礎的基本訓練,更可與正職工程師一同參與專案研發,實務應用訓練更為扎實;另也提

    供優渥的實習津貼及勞健保福利制度,免費宿舍及交通接駁,幫助實習生安心學習;實習期間表現優秀的

    學生將給予優先正式聘用資格,未來也將提供外派工作機會,讓嚮往國際發展的菁英學子,在舞台上一展

    抱負。

    此外,友達針對優秀的臺北科大博碩士生,提供獎學金制度,鼓勵優質人才繼續鑽研進修。初步估

    算,一名臺北科大學生如果從大四起,在友達光電長期實習,接著又領取碩士、博士獎學金等,友達將投

    資超過百萬以上,培育一位優質的光電產業研發人才。

    (轉載自由電子報 2016/5/3 記者 林曉雲報導)

    與臺北科大攜手 友達光電培育人才

    臺北科大校友林宏裕 7年捐上億 推13項公益案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名譽工學博士林宏裕,捐1500萬元給宜蘭縣府,用來推展公益慈善、教育和文化。他7年累積捐贈1億500萬元,宜蘭縣府辦理捐贈儀式和簽約。林宏裕說,只要能力允許,會持續下去。

    林宏裕從99年起成立「陽光公益慈善基金會」,每年捐款1500萬元幫助宜蘭弱勢族群,今年度除了續辦「寒冬送暖禮金」、「宜蘭縣政府物資銀行實

    施計畫」、「長青食堂計畫」等9項計畫案外,另新增「宜蘭縣幸福青年啟航計畫」、「街友自立就業除草計畫」等4項,共13項計畫。

    「行有餘力時,要多幫助別人!」林宏裕說,原本不喜歡歌仔戲,但看了

    蘭陽戲劇團「錯配姻緣」後很驚豔,認為具有意義、值得推廣,因此今年也增

    加蘭陽戲劇團歌仔戲巡迴公演的補助金額。縣府為感謝其無私付出,也特別編

    演一段歌仔戲碼獻給他。

    「縣府跟人家拿錢,要有計畫跟準備,會好好運用!」縣長林聰賢說,感謝林宏裕長期回饋故鄉,過去林的

    捐款幾乎用在社福,今年擴充到教育、文化領域,會妥善管理運用,盼藉由林的拋磚引玉,喚起更多企業家

    響應。

    (轉載自聯合報 2016/4/7 記者 鍾知君報導)

    ■ 臺北科大名譽工學博士林宏裕

    ■ 臺北科大攜手友達光電

  • 臺北科大校訊 32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臺北科大放榜 滿級分生搶讀這班

    臺北科技大學四年制高中生申請入學放榜,錄取332人,平均學測級分65.53級分。有學測75級滿級分學生錄取創意設計學士班,其他兩位74級分學生,分別錄取機械系精密機電組、建築系。

    據了解,75級分學生是臺中女中學生張昕荷,今年填了多所大學的設計相關科系,已錄取臺科大工商業設計系工業設計組。

    臺北科大高中生四技申請入學正取332人,以臺北市立成功高中最多,有51人;其次是國立中興大學附中40人。平均錄取級分最高的是建築系和機械工程系電機與控制組,兩系平均錄取級分

    達69.75級分。此外,機械工程系精密設計組平均錄取級分69.25分,機械工程系精密機電組平均錄取級分68.75級分。

    申請入學報名人數最多的是電資學士班,257人報名,正取40人,平均錄取級分67.29分。電資學士班採大一、二不分系,著重電機、電子、資工及光電四大領域基礎課程,大三時再選擇自己有興趣的主修學

    系,實務製作研發與學術研究雙軌併行,增加學生未來成功的機會。

    臺北科大校長姚立德分析指出,工業4.0時代來臨,精密控制、智慧運算、雲端服務與物聯網領域很夯,讓機械工程系成為優秀考生近年來熱門首選之一。此外,「FinTech」(金融科技)成為趨勢,該校「資訊與財金管理系」課程涵蓋資訊管理與財金管理,雖為新興科系,仍很受考生青睞,平均錄取級分達66級分。

    (轉載自聯合報 2016/4/21 記者 陳智華報導)

    焦點新聞

    ■ 臺北科大

    愛拍拍寫寫 小清新王婷楨上臺北科大

    國中基測300分的王婷楨,不顧親友師長反對放棄國立明星高職,就讀私校,努力鑽研設計與攝影技術,靠著三年都保持全班第1名的好成績,順利錄取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將來希望朝專業攝影師及影像後

    製工作之路邁進。

    王婷楨自小就很喜歡畫畫,也愛設計和塗鴉,成績不錯的她當年原本

    可錄取明星高職,但在父親王建中支持下,決定依照自己的專長興趣,適

    性快樂學習,到大慶商工選讀全縣唯一的多媒體動畫科。

    同學、師長眼中的王婷楨,是多才多藝又懂把握時間學習的才女小清

    新,高職三年課業始終維持全班第一,還積極組隊參加校內外活動,囊括

    各項競賽的優異成績;她還身兼微電影編劇、自導自演,忙得開心又學得專精。

    曾任彰安國中會長、現任彰化縣各級學校家長協會常務理事的王建中說,過去經常參觀技職學校,瞭解技

    職教育與私校對學生的照顧與栽培,因此鼓勵女兒勇敢朝自己興趣發展。

    王婷楨說,要在課業與攝影、後製技術的專業精進上平衡,需要絕佳的時間與情緒管理,爸爸的鼓勵讓她

    學會永不輕言放棄,也擁有滿滿正面能量,看準未來文創當道,她上大學後除了主修的設計課程,還打算輔修大

    眾傳播學分,朝向專業的影視幕後製作人員前進。

    (轉載中國時報 2016/4/25 記者 謝瓊雲報導)

    金手獎高職生 赴德實習 保送臺北科大

    彰師大附屬高工汽車修護科學生陳泯亨3月和同獲金手獎共17位學生,到德國研習兩星期。他說:「這次透過3天德國師徒制,瞭解什麼叫做紮實基本功。臺灣的學校為應付考試,幾乎草率完成學習,老師也不管大家是否隨便

    做,或有的人根本是投機取巧。」陳泯亨已保送臺北科技大學汽車工程系,未

    來將秉持德國人嚴謹態度,把事情做到完美!

    為擴展學生國際視野,教育部去年起推動高中技藝競賽金手獎第一名者可

    到海外研習。工業類科17位學生和兩位老師上月到德國研習14天,參訪MAG IAS GmbH(友嘉集團FFG在歐洲的總部)、Bosch等5間工廠及3所學校。參訪的工廠長期實施師徒制,學生也在工廠進行實作課程。

    陳泯亨8月將保送臺北科技大學汽車工程科,他指出,為了趕進度,有時候會草率完成。這次研習看到德國人做事是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每一步都做得很完美。」很受震撼,上大學之後也要努力把事情

    做到完美。

    (轉載聯合報 2016/4/13 記者 陳智華報導)

    ■ 王婷楨上臺北科大

    ■ 陳泯亨保送臺北科大

    身障技能賽 金牌生保送臺北科大

    十八歲聽障選手陳浚雄在今

    年國際展能節職業技能競賽奪得

    家具木工金牌,是我國十面金牌

    中最年輕的選手,現就讀臺中啟

    聰學校美工科,已有視覺傳達設

    計丙級證照,並確定保送國立臺

    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室內設計

    與家具組。

    這項比賽上月在法國舉行,

    這些身障選手為我國抱回十金四

    銀二銅和一座特別獎,名列團體第二名,也刷新臺灣歷

    屆摘金紀錄,勞動部特地表揚奪牌選手的優異表現。

    陳浚雄是這次臺灣代表團年紀最輕的選手,已確

    定保送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室內設計與家具組,

    他興奮地以手語表示,以後要去考木工、設計類的證

    照,自己設計家具。另一位廿四歲的李政軒自己拿金

    牌、母親汪必珍抱回藤藝銅牌,父親李介洲更是十二

    年前金牌得主,一家金光閃閃。

    陳浚雄拿下家具木工金牌 立志當設計師

    陳浚雄現就讀臺中啟聰學校美工科,已有視覺傳

    達設計丙級證照,兩年前在啟聰學校與南華大學合作

    下開始受訓,才高二就拿下全國第一。他心滿意足捧

    著這次比賽的雪茄木盒作品,以手語解說作品最難的

    榫接處,這次獲獎給了他很大的成就感,對未來也充

    滿信心。班導師蕭明華表示,陳浚雄富有創意、著重

    細節、有條理,剛好符合木工這項精細工藝,受訓過

    程中,有時沒達到要求或無法理解,會心情低落,但

    總能盡速調適,競賽時表現出超齡的沉著與穩定,難

    能可貴。

    李政軒奪金 母摘銅牌 父是12年前金牌李政軒的父親曾獲第五屆國際展能節木雕類銅

    牌、第六屆家具木工類金牌,目前從事裝潢、門窗、

    家具木工,訂單滿滿。李政軒說,國中時對木工有興

    趣,父親傾囊相授,因為在國內賽只得到第二名,還

    被爸爸抓去特訓一年,比賽開始後因專注在作品上愈

    做愈順,未來希望能當老師。

    臺灣共獲10金創新紀錄 勞動部表揚李政軒的媽媽汪必珍也在李介洲鼓勵下參賽,這

    是第一次與兒子一起出國比賽。她說,一起出國可以

    照顧兒子。李政軒突然插話說:「感覺差不多啦!」

    二○○七年獲得網頁設計特別獎的劉幼瑩,這次

    以電腦程式設計摘金。她低調卻樂觀,坦言車禍受傷

    肢體不便,也曾封閉自己,但在醫院復健過程中,看

    到很多人很努力地繼續活下去,決定不把負面的情緒

    傳給身邊的人,努力實踐夢想。期望更多有障礙的朋

    友也能在自己的專長上發光發熱。

    (轉載自由時報 2016/4/10 記者 楊綿傑、李盈蒨報導)

    ■ 陳浚雄保送臺北科大

  • 臺北科大校訊 54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現在就讀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電子系大四的魏新展,國中時因父母過世

    靠哥哥扶養,高職時念夜間部半工半讀,畢業後錄取臺北科大,因為喜歡電

    子,從小下定決心努力自學,如今不僅是國內外各項競賽常勝軍,今年還考

    上成大醫學資訊研究所。

    魏新展國中時就非常崇拜在高中教資訊類科的堂哥「什麼都會」,雖然

    高職念夜校,但他努力向學,由老師推薦參加各類競賽,最後靠推甄上臺北

    科大電子系。

    一升上臺北科大,魏新展就一頭埋入各類競賽中,為了能維持課業成

    績,他白天認真聽課,傍晚6時下課就到實驗室報到,還經常熬夜寫程式、作設計到凌晨也不嫌累,他說,「可以念自己喜歡的興趣,又可以學習一技之

    長,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去年魏新展參加德州儀器、教育部智慧電子等全國性競賽,以作品「妙手生花:手語即時翻譯系統」,

    分別拿下第一、第二名。這套作品讓聽障者戴上智慧手套比手語後,手機的App可以即時翻譯發出聲音,聽的人的回話後也可以變成手語讓聽障者瞭解,有助於聽障者和一般人溝通,這項設計因深具商業化潛力拿下

    好成績。

    雖然國中時父母就因病相繼過世,國中時開始靠哥哥扶養,但魏新展不怨天尤人,要求自己一定要早日

    獨立,念高職時半工半讀,大學則靠兼家教、參加比賽的獎學金,大學念完學貸也已經還完。

    魏新展國中開始接觸電子工作,他說,提早瞭解產業,能更快找到自己的優點專心精進;選擇再念研究

    所,是希望讓理論和實務能相輔相成,未來畢業後他計畫自己創業,從事電子相關工作。

    (轉載聯合晚報 2016/4/5 記者 鄭語謙報導)

    技職之光/魏新展 競賽常勝軍 高職逆轉勝

    學者籲設產學平台 落實智慧工廠

    Google公司電腦程式AlphaGo打敗韓國棋王,Google公司更宣稱未來可用在智慧醫療上;學者認為,透過AI、大數據、物聯網等,將能實現「工業4.0」的時代,臺灣不該落後此先進列車,建議政府應盤點各大學研究,成立產學平台,把研發真正帶入產業。臺北科技大學自動化科技研究所教授

    林顯易與學生投入研發機器人,他表示,機器人是高度整合設備,也是AI的最終產品,目的就是「如何做得跟人一樣有智慧」。

    臺灣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羅仁權說,AI讓機器有「知識學習」及「認知科學」,藉由不斷累積達到模仿人類思考、神經網絡運作,但尚未自主思考、隨機應變等;林顯易則表示,機器

    人是高度整合設備,也是AI的最終產品,目的就是「如何做得跟人一樣有智慧」;臺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林其禹說,從AlphaGo看出電腦大量運作資料庫,模擬高手甚至自創新法,「決策力」更勝以往。

    羅仁權同時是臺大智慧機器人及自動化國際中心主任,亦擔綱行政院生產力4.0發展方案的指導委員,他認為,全球已在高速的「工業4.0」列車上,臺灣要加緊趕上,目前AI在臺灣產業整體運用還很落後,相關研究多由部分大學主導,比不上國外的大企業砸大錢,可掌握最新專利並量產,但臺灣可走「量少質精」路線,達到

    客製化、零庫存、附加價值高等目標,讓「智慧工廠」真正落實,建議政府先盤點各大學研究,成立產學交流

    平台。

    林顯易說,機器人運作流程有「感測、決策、動作」三階段,AI屬於決策端,AlphaGo透過先進演算法下出「最佳概念」的棋路,概念也可套上其他應用,如智慧車的行車路線規劃;林其禹則認為,AI除了可在工廠生產線中取代人工進行產品檢測,未來還可以研發智慧醫生,診斷感冒等小病,品質不一定輸給真人。

    羅仁權說,未來甚至可將機器送到貧窮或戰亂國家,解決缺乏醫生看診的問題,甚至搭配醫生遠端看診等,

    改善貧富不均導致的世界不和平問題。

    (轉載自由時報 2016/4/5 記者 吳柏軒報導)

    汽車維修技師 保障每個人的幸福

    ■ 臺北科大研發機器人

    ■ 電子工程系魏新展

    走進充滿男技師的車廠內,很難讓人不注意到有著一頭俐落短髮且身材嬌小

    的劉悅安。看似文靜的她,其實從小即受到父親的影響,對汽車有著難以言喻的喜

    愛,「我爸爸很喜歡玩老車,並陸續向親友收購了幾台,當成寶貝般收藏,所以小

    時候都聽他講關於汽車的事情,有時候還會一起看汽車雜誌與相關電視節目」。

    把興趣當飯吃 作為汽車的醫生

    因為對汽車和機械的喜愛,他選擇就讀臺北科技大學的車輛工程系,透過完整

    的理論和實作經驗,終於在去年成為正式員工,把興趣變成一生的謀生工具。

    劉悅安認為,女技師在臺灣算是少數,所以不只獨特還具有其專精所在,更不

    用擔心日後找不到工作,她笑說:「我爸爸認為這個是很有前瞻性的選擇,媽媽雖

    然多少會擔心,但仍是很支持,反倒是有些朋友會認為女生怎麼會去做『黑手』,

    不過我並不以為意。」

    她還分享:「可能是我比較龜毛,所以連清洗漏油都會洗得非常乾淨,剛開

    始還會請師傅來檢查,但他後來卻都說不用了,因為師父知道我一定都會洗的超乾

    淨!」除此之外,她還很有耐心,例如碰到難以拆卸的螺絲時,會利用不同角度思

    考,利用槓桿原理解決。

    展望未來,劉悅安除了繼續紮穩基礎外,也期待能學到更多技術,她說:「技

    師就像汽車的醫生,所以不論是保養還是修理都得用心,因為這等於在保障一家人

    的幸福與安全,所以絕對不能馬虎呀!」

    想當汽車維修技師必備三要領

    (1)保持熱情:劉悅安建議對事物保持好奇心,不要一遇到困難就放棄,她以自己經驗為例,像是有次遇到零件拆不下來,但仍願意花一個小時研究,「否則下次還是會遇到相同問題,所以不如試試看囉!」

    (2)增強力氣:保養或修車時,偶爾得需搬重物如大型零件或輪胎等,雖然有時男同事會幫忙,但劉悅安認為自己還是要多上健身房鍛鍊,讓肌肉更結實。

    (3)不斷學習:不論在求學還是工作,劉悅安認為都需花時間不斷學習,修車會遇到的問題有百百種,她除了常看相關書籍與雜誌,亦會於每個月參加BMW的課程2~3次,以考取專業執照,增進實力。

    (轉載自由週報 2016/03/06 記者 曾婉婷、臺大翔報導)

    劉悅安:23歲大學就讀臺北科技大學車

    輛工程系,屬科班出身,

    大四時打敗全班半數同

    學,獲得實習機會,成為

    臺灣BMW首位女實習生,而在一年的實習過程中,

    她憑著認真與努力,終於

    在去年七月轉為正式員

    工,亦是臺灣BMW目前唯一的女技師。

    ■ 臺北科大畢業生劉悅安

    臺北科大EMBA 開設桃園學分班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EMBA班,日前舉辦年度新春聯誼會,近300位各界精英歡聚。管理學院院長翁頌舜表示,臺北科大自前身台北工專,已有百年歷史,EMBA今年邁入第十年,課程精進、互動活潑,受到企業主喜愛,今年亦會有桃園學分班開設。

    境外專班設立並不容易,國內各校紛搶進,臺北科大EMBA目前已有經管、工管、資財三個境內專班,上海、泰國、東莞三個境外專班。每年4月在臺灣舉辦跨國團隊聯合個案競賽「寰騰匯」,讓海內外專班學生一起上課學習交流,促進各企業互動,擴展人脈圈。

    臺北科大EMBA境外專班的管理課程專為當地台商企業高階主管量身訂做,每次招生報名都是大爆滿。為服務更多海外台商企業,校方也預計籌畫新的境外專班,EMBA執行長耿慶瑞指出,新的境外專班考慮在越南開設,招收當地台商欲進修的企業人士,培養出更多具備國際視野菁英領導人。

    此外,由於桃園農工今年2月1日正式併入臺北科大,進修部主任邱垂昱表示,管理學院今年也會在桃農校區設立EMBA學分班,提供給桃園市政府員工及大桃園地區欲進修人士就讀,先修學分將來可抵免進入EMBA課程的學分。

    (轉載經濟日報2016/4/1 記者 吳佳汾報導)

    ■ 臺北科大EMBA 開設桃園學分班

  • 臺北科大校訊 76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大雨攪局 桃農力退西苑封王

    104學年度全國高中棒球聯賽(木棒組)冠軍戰,於13日在嘉義棒球場展開,由西苑高中出戰臺北科大附屬桃園農工,首度打進

    決賽的桃農,靠著先發投手張喜凱的6局好投,以及西苑守備頻頻發生失誤,終場以2比0擊敗西苑高中,拿下隊史首座全國高中棒球聯賽木棒組的總冠軍。

    桃園農工推出下勾投手張喜凱先發,對決西苑高中王牌鄧愷

    威,雙方投手皆展現壓制力,僅讓對方擊出零星安打,但西苑在1、4局守備上各發生2次致命失誤,讓桃農先馳得點,而7局上,桃農的林忠與郭逸華接連敲出長打,再下一城,此時因現場雨勢過大,經

    大會裁定,由桃農奪勝並拿下冠軍。

    西苑先發投手鄧愷威表現不差,前6局僅被敲3安,並飆出9次三振,但守備頻頻發生失誤,又苦無隊友火力支持,在7局上被接連敲出長打後,便黯然退場;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今日表現不理想,但在日前對上南英工商的比賽中,鄧愷威曾飆出150公里的速球,技驚四座。

    104學年度高中棒球聯賽木棒組,最終成績如下:冠軍桃園農工、亞軍西苑高中、普門高中與高苑工商並列季軍、第五名平鎮高中、第六名穀保家商、第七名南英商工、第八名美和高中。

    (轉載中時電子報 2016/3/13 記者 張家羽報導)

    ■ 臺北科大附屬桃園農工奪冠

    為促進國際紙藝交流,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

    發展系舉辦「2016年紙質與修復國際研討會暨教學工作坊」,邀集多位歐洲重要博物館修復專家與國寶級造紙藝

    師,分享歐洲造紙技術及紙質修復技能。

    這次研討會邀請到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館長Chantal Bouchon、法國造紙人間國寶Jacques Bréjoux、法國羅浮博物館紙類修復室主任Valentine Dubard、巴黎索邦第一大學教授Claude Laroque、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皇家博物館紙類修復師Leila Sauvage、瑞士日內瓦紙修復工作室負責人Caroline Dick、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修復師Laurence Caylux與法國Moulin du Verger紙類裝裱藝師Nadine Dumain等13位歐洲文化界人士來臺交流。

    臺北科大文發系副教授劉秋蘭指出,這次研討會是臺灣首次邀請到歐洲重要博物館修復專家與國寶級

    造紙藝師,讓臺北科大文發系的學生能瞭解歐洲博物館的修復技法與思維,認識不同紙質的使用方式及特

    性,未來希望進一步結合產學,激發紙文創開發能量,甚至赴歐洲博物館實習交流。

    臺北科大自2013年拿下教育部「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後,積極拓展科技大學在國際的能見度,2014年聯合多家埔里紙廠到法國孔泰博物館參加世界紙藝展,將臺灣的造紙技藝這項傳統工藝,推向世界舞台。2015年與紙廠合作開發「狀元盒」,獲選參加韓國世界工藝展。今年則廣邀歐洲頂尖修復團隊來臺,參訪新竹的蓪草紙工藝,並在臺北科大舉辦2016年紙質與修復國際研討會。2017年臺北科大文發系團隊將獲邀到法國紙藝博物館參加紙藝展。

    (轉載經濟日報 2016/4/11 記者 吳佳汾報導)

    歐洲國寶級造紙藝師 訪臺北科大教學

    ■ 歐洲國寶級造紙藝師蒞校

    敢玩嗎?這款VR遊戲體驗恐怖冥婚

    想感受7百多隻小強在牆上和地上爬,或拼動物屍塊的恐怖感嗎?臺北科技大學互動系學生結合互動式VR(虛擬實境)等技術,開發8款遊戲,創造出小強爬滿地、畫家情殺案、古代冥婚、墓園偵探等場景,讓玩家體驗各式恐怖情境。

    該「畏什麼?」展昨起在三創生活園區3樓展出,為期3天。臺北科大副校長林啟瑞說,希望能匯集VR投資者的興趣與能量,促成產學合作,未來也可鼓勵學生整合應用程式與設計創新創業。

    由吳明燦及林佩樺等人研發的「蟑嘻嘻」互動裝置技術,小強

    是程式製作出來的,不是真的。林佩樺說,牆上有200隻、地上有500隻,只要觸摸牆上的披薩,小強就會靠近聚集;但蜘蛛是小強的天敵,玩家一旦觸摸蜘蛛,小強會嚇得逃開。

    蕭伊雯、李國鳳、王湘玉、張雅筑等人製作的「陰緣」,以古代新婚梳妝台為場景布置,從放置在梳妝台的

    日記,讓體驗者拿著手機用「AR(擴增實境)」,找尋一道道線索,解開新郎慘死的原因。(轉載聯合報 2016/4/15 記者 陳智華報導)

    ■ 臺北科大VR恐怖體驗

    臺北科大、桃農合併 鄭文燦:利多已浮現

    臺北科大附屬桃園農工慶祝七十八週年校慶,桃園市長

    鄭文燦致詞時表示,今年初桃農與臺北科技大學合併,已充

    分發揮「強強相加」的互補力量,未來臺北科大附屬桃農將

    陸續成立更多元的系所、EMBA專班、實驗室等,合併的利多效益更加提升。

    鄭文燦說,臺北科大附屬桃農歷經七十八個年頭,在跆

    拳道、棒球、語言競賽等項目都有優質表現,逐漸成為桃園

    優質教育的亮點,以一個世代二十年計算,桃農經歷將近四

    個世代,悠久的校史讓校友都有特別情感及光榮感。

    校長徐國樹指出,桃農與臺北科大合併後,雙方合作的

    關係更密切,臺北科大已陸續將冷凍空調、汽車檢驗、化工

    實驗室遷移至桃園校區,學校有很多老師申請到臺北科大碩

    士、博士班就讀,桃園是工業城,在職專班的市場頗大,臺北科大也積極規劃中,會在最短時間推出各項EMBA及在職專班。

    徐國樹說,與臺北科大合併後,臺北科大附屬桃農成為企業青睞對象,台電專班就是最好例子,每年應屆畢

    業生保障十位以上到台電服務,很多民間大企業也和學校簽訂合作契約。

    (轉載自由時報 2016/4/29 記者謝武雄報導)

    ■ 臺北科大攜手桃農

  • 臺北科大校訊 98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委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舉辦

    「105年大專校院學生會成果競賽暨觀摩活動」於日前熱鬧登場,來自全國共112所大專校院學生會,展現出各自的活力與特色,並藉此機會觀摩交流,最後由國立

    臺北科技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淡江大學、靜宜大學及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獲得競賽「卓越獎」的最高肯定。

    卓越獎之得獎條件,必須自102年度起曾獲得2次特優獎(含)以上成績,且本(105)年度為各組別競賽成績前3名者始可獲得。成果競賽分為大學校院組和技專校院組,由13位評審依行政、立法部門運作、選舉制度、財物制度、學生權益、活動績效、整體性評分及

    特色評分等8個項目進行評比,從中評選出運作績效優

    秀的學生會,給予肯

    定。

    本校學生自治會

    在全國各大專院校參

    賽隊伍中脫穎而出並

    榮獲卓越獎可謂實至

    名歸,學生自治會承

    襲多年在各校中的優

    勢,接連於103年、104年在同樣的比賽中獲得特優獎項,取得獲取卓越獎之入場卷,今(105)年果然不負眾望,再創佳績,榮獲更上一層之卓越獎,值得嘉許與肯定。

    105年大專校院學生會成果競賽暨觀摩活動臺北科大學生自治會再創佳績 榮獲卓越獎

    校園動態Campus Events 校園動態

    「105年全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評選暨觀摩活動」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舉行,共有151所公私立大專校院,278個學生社團參與評鑑。

    日前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大禮堂辦理「與大師對

    談―大專社團青年高峰會」,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侯

    春看校長、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黃榮村

    董事長、Cheers雜誌盧智芳總編輯及1111人力銀行李大華總監進行分享,並由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

    育司劉仲成司長擔任主持人,分別就「社團經驗對職

    場競爭有何幫助?」、「透過社團活動將可協助學生

    建構哪些核心能力?」及「社團領導人應有的角色扮

    演?」三種議題與學生對談分享。與談結束後,並舉

    辦「社團之夜」,由來自全國13個優秀學生社團進行表演,演出節目豐富多樣,開場表演由國立雲林科技

    大學熱門音樂社擔綱,其青春洋溢的熱情演出,成功

    帶動現場氣氛,隨後13個社團輪番上陣,秀出最熱情活力的表演,會場掌聲不斷、熱力四射,直到節目尾

    聲,仍欲罷不能。

    於活動次日舉辦社團靜態資料觀摩展,會場湧入

    3000多人,為社團活動的經營發展取經觀摩;在上午舉行之評審說明會中,由社團評審委員代表建國科技

    大學林株啟組長及臺北醫學大學徐蔚祥同學,分別就

    本次評分重

    點及各性質

    社團評鑑的

    優缺點給予

    建議,隨後

    舉行頒獎典

    禮及閉幕式,

    頒發特優等、

    優等獎、甲等

    獎,全場歡聲

    雷動,為整個

    活動帶到最高潮。

    本校校內社團評鑑選出工管系學會、集美好攝團

    代表參加,立即請該2個社團就評選資料補充、相關法規修訂、網站資料補強更新,務求於評選中締造佳

    績,爭取榮譽。最終集美好攝團在278個社團中脫穎而出,榮獲特優獎項(278個社團選出55個),自民國92年至今,該社團已榮獲七次特優,可謂每戰皆捷,出

    類拔萃。而工管系學會亦克服困難,發揮團隊精神,

    獲得優等殊榮(278個社團選出75個優等社團),皆屬難能可貴。

    105年全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評選臺北科大集美好攝團榮獲特優 工管系學會榮獲優等

    ■ 全國社團評鑑 臺北科大榮獲特優、優等

    滴血可驗心肌梗塞 最快一年後上市

    未來只要指尖一滴血,等上十二至十五分鐘後,即可判斷心

    肌梗塞的風險。這項由馬偕紀念醫院、臺北科技大學和臺灣奈米

    碳素公司共同研發的「生醫檢測晶片」,今年七月將展開人體臨

    床試驗,最快一年後可商品化量產上市。

    7月人體試驗 最快一年後上市臨床實驗主持人、馬偕紀念醫院副院長張文瀚指出,心肌梗塞導致心肌損傷,會釋放心肌,到血液中,因此透

    過「生醫檢測晶片」讀取心肌,數值愈高,心肌梗塞的風險也愈高。

    他說,目前心肌梗塞患者到醫院抽血檢驗,需半小時至一小時結果才能出爐,有的病人因此錯失黃金治療時

    間,有人甚至還在接受心電圖檢查就快速惡化。「生醫檢測晶片」只需十二至十五分鐘就可得知心肌梗塞的風險

    高低。

    15分鐘立判 掌握黃金治療期張文瀚表示,這項研發重要的意義在於可改善目前醫療行為,以往只要出現心肌梗塞急性症狀,如胸悶或

    胸痛等,患者都需到醫院採血檢驗。「生醫檢測晶片」上市後,患者可在家先行自我檢測,供救護人員或醫師參

    考,評估是否有緊急就醫的需求。

    他指出,心肌損傷四小時後心肌,才會明顯升高,因此檢測上有「偽陰性」。如果患者不適,檢出的「風險

    值」卻不高,可過三、四個小時後再測一次,如果確實升高可及早治療,有助於病患後續恢復情況更佳。

    另外,有些心肌梗塞是以頭暈、冒冷汗等非典型症狀表現,透過晶片也可及早檢測,避免錯失治療時機。

    張文瀚說,馬偕醫院平均每天有廿至廿五名出現胸悶、胸痛等相關症狀的患者就醫,其中二至三名為急性心肌

    梗塞患者,冬季氣溫低時,甚至一天就有五至六名患者;臨床實驗將從馬偕醫院急診中類似症狀的患者採取樣本。

    臺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黃榮堂指出,「生醫檢測晶片」是利用生物DNA片段偵測生物標記,除了心肌梗塞,只要檢驗血液成分可察覺的疾病都是未來可發展方向,例如血液中的癌症生物標記或急性腎臟炎等。

    (轉載自由時報 2016/5/18 記者 吳欣恬報導)

    ■ 臺北科大攜手馬偕紀念醫院與臺灣奈米碳素公司

    ■ 學生自治會榮獲卓越獎

    跨系所學程證書受理申請時間至105年8月31日止,申請表格請至「教務處網站左下方→跨系所學程→學程證書申請表格」下載,網址為:http://goo.gl/FbnqbG。請申請人填妥相關表格後,一併檢付成績單並送至教學資源中心審核。

    有關學程證書申請事宜可洽教資中心何小姐(分機:1164)。

    跨系所學程修畢證書申請公告

    人事室舉辦教職員工教育訓練課程,詳細日程、演講者及演講題目預定如下表。欲參與課程者,請於開課前至人

    事室網頁(http://www.per.ntut.edu.tw/bin/home.php)報名。

    105年度教職員工教育訓練6、7月課程報名通知

    日期 時間 主講人 講題 地點

    105/06/22 09:00-11:00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曾冬勝院長 從耳朵發現你的健康

    科研大樓 B425105/06/29 14:00-16:00 林務局翁儷芯簡任技正 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

    105/07/06 14:00-16:00 華碩雲端吳漢章總經理 雲端科技無所不在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 臺北科大校訊 1110

    Q:很榮幸能代表能源系向學長請益,無論是在,或者是其他報章雜誌的採訪,都讓我們瞭解到學長與他人的與眾不同之處,例如:您年少所立下的

    志願,就是成為一名老闆,這是很多年輕人都未曾有

    過的想法,不知學長過往擁有過何種經歷,讓您能夠

    在年輕時就立下目標,並逐步的往夢想邁進?

    A:小時候家裡的經濟不是很好,為了能夠改善家裡的環境,我比誰都還要拚,當時的想法覺得當老闆比較

    好賺,所以我憑藉著這個信念,立定志向未來就是要

    成為一名老闆。

    Q:在學長創業以前,有過哪些工作經歷?A:還記得以前家中是開美髮店的,從小就被家人叫去美容院當學徒,後來在高工時期去美容院半工半讀從

    洗頭做起,一洗就洗了三年,冬天時,還因天氣寒冷

    洗到手指頭龜裂,最後當上設計師且自行考取美容技

    術士證照,當時原本有個念頭想與姐姐合開一家美容

    院,但當兵後,覺得要做比較男子漢的工作,於是選

    擇了冷凍空調,並把在學所學的相關書籍重新拿起來

    讀,之後投入了冷氣行當學徒扛冷氣,冷氣三噸用肩

    膀扛,三百噸用吊車吊,扛到後來脊椎側彎覺得這樣

    下去不行,於是開始考慮轉職,在因緣際會下轉入了

    工程業-無塵室,放棄了原本的高薪,選擇了有興趣

    且很有前景的無塵室,雖然做了三年也沒比原來的薪

    水高,但是如果沒有這三年,我的人生也許會完全

    不同。

    Q:當時是什麼樣的因緣際會,讓學長決定放棄高薪,從空調業轉入工程業-無塵室?

    A:退伍後到職訓局上課進而考取冷凍空調乙級技術士證照時,認識了一位同學,他告訴我他想出來創業,

    並且要做無塵室,當時自己覺得無塵室這個領域不

    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於是便決定到他公司擔任工

    程師,後來接觸了一兩年之後,真正覺得這個領域在

    未來擁有極大的前瞻性,所以便毅然決然地跨出創業

    的第一步。

    Q:學長如何逐步瞭解無塵室設計領域?A:剛開始對於無塵室完全不瞭解,但是在就業過程中,只要在工地遇到問題或是看到工程設計資料,我

    就會自己在想,為什麼這個東西要這樣做?理由是什

    麼?有什麼考量?但是實務上,有些問題你去問老

    闆,老闆並不會透漏太多資訊,當好不容易有幾次老

    闆完全慷慨解囊,告訴你一些公式等等,我就會趕快

    記下來,以免自己日後忘記,而當後面有機會遇到相

    似情形時,我就會把筆記拿出來對照、試算,直到自

    己完全瞭解為止。

    Q:學長如何讓自己從員工變老闆?A:我覺得我從小就對自己很有信心,雖然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但當時覺得自己有把握的事,就去做,

    做錯了頂多再繼續修改,有些人比較保守,但是太保

    守就會不敢放手去做,於是就一直浪費掉機會;我覺

    得我有一種小天分,只要讓我認真做過的事情,我

    80-90%都不會忘記,但有些人做3-5次都還不會。另外因為當時的我很渴望能夠在短時間內出來創業,以改

    善家裡經濟,所以便善用平常打工時間,積累自身實

    戰經驗,而當自己具備諸多經驗時,自然就能夠比別

    人多一分競爭力。

    校園巡禮Campus Spotlight 校友聯絡中心

    與人為善 以和為貴設立目標 勇往直前

    Q:在創業或是經營的過程中,學長是否有遇到任何的困難?

    A:當時的我覺得我們天生就比別人不具優勢,因為一、我沒有富爸爸;二、我本身就沒有太多資金,但

    我知道我唯一贏過別人的,就是我擁有專業能力,還

    記得那時我才剛退伍5年,存款只有30萬,但是自己又很想創業,於是我去申請了青年創業貸款,且在剛創

    業時,只要有工程敢給我做,那麼我就絕對有百分之

    百的把握將它完工。

    Q:現在常說在大學就是要拓展人脈,但是在學長創業前,又是如何積累自己的人脈?

    A:還記得以前在做工地時,我常常幫助那些師傅、與他們共患難,這些師傅後來到了我的公司當配管師傅、

    風管師傅,一直到現在已經認識20多年了。本身我的個性就是好交朋友,不論師傅是不是吃檳榔、抽菸等,

    我都不會看不起他們,所以在我要創業時,這些師傅就

    很幫忙我,有的自己主動說要幫我做案子,有的材料是

    他們幫我叫,配管、風管、水電師傅每個都像我兄弟

    一樣,我覺得人與人的相處是互相的,我願意去幫忙他

    們,到最後他們也會自然而然的願意幫助我。

    另外,我喜歡跟年紀大的長輩們聊天,以前在工

    地時,我常常請教師傅各種問題,包括公司的老闆,

    我也很常問他問題,因為我認為這些長輩給予我們的

    東西叫做智慧,而這是與平輩往來交際時,他們所沒

    辦法給予的。且因為我是白手起家的創業者,有些事

    情是身邊的朋友所沒有經歷過的,所以當我遇到問題

    時,我只能也只會詢問學長或長輩們。

    人生做任何事,都需要貴人,而我身邊的貴人,

    都是在無形之中出現的,我想這與我平時待人溫和、

    與人為善有關。我認為人際關係是建立在互相幫助

    上,當你在別人需要幫忙時伸出援手,未來當你也需

    要提點時,他就會變成你的貴人。關鍵是你平時就要

    與人為善,有時候成功就只差臨門一腳,而這些平常

    積累的人脈就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刻給你幫助,讓你能

    因此獲得成功。

    Q:如果想創業,應該秉持何種態度?A:還記得以前問前老闆到底學多久才能出來創業?老闆說:其實在這個行業打滾了這麼久,我到60歲了還是有不會的東西,但是人生中,只要你有7成把握,就能夠出來當老闆了!你有老師吧?你有朋友吧?你

    有同學吧?你有學長吧?這些人都可以成為你請益的

    對象,甚至是幫助你的人,就算還有其他你不會的事

    物,也可以翻書。就是這種感覺,不要等到時機錯

    過,才在後悔莫及。

    所以在我剛開始創業時,我雖是個很保守的人,

    但在我標案、報價時,只要我敢標我就敢做,不敢做

    的我就不會去標,所以常常會碰到案子得標不易的情

    況,有時候真的是在花錢買經驗,當案子接下來了,

    卻因為某些原因而出槌,只好再找廠商修整到好,雖

    然還是證明了自己能夠如期完工,但是因為自己估算

    錯誤,也只能花錢彌補,而有了一次經驗後,我就告

    訴自己,這輩子絕對不會在相同的地方再錯第二次。

    Q:學長曾說過老二哲學是您的人生態度,其中原因為何?

    A:凡事以和為貴,有時做事情不需要爭到底、低調一些,不要強出頭,因為有時強出頭反而樹大招風,

    但是若保持好自己謙虛的態度,並持續精進自己的能

    力,不用向他人遊說,別人就會主動地找上你。

    Q:學長建議畢業後應先升學或就業? A:我覺得除非你很喜歡讀書,想要繼續升學,不然就先進業界工作吧!就業兩年後,若覺得有需要,想回

    學校研讀碩士,屆時再回去,到時一樣能獲得碩士文

    憑。對我而言,一位擁有兩年工作經驗的大學生,及

    一位沒有工作經驗的碩士生,我會選擇擁有兩年工作

    經驗的大學生,因為身為老闆要的是即戰力,若讀完

    碩博士才出來就業,那時你已落後別人很多,實務上

    這個想法沒有對或錯,因為我們做的是技術工作,經

    驗很重要,兩年的實務工作經驗比碩士學位還來的重

    要多了。

    Q:現今的職場環境比過去更競爭,學長能否給予學弟妹就業建議?

    A:我覺得要看每個人的個性,若個性安靜、喜歡穩定的工作,可以選擇比較偏向設計領域的職務,例如:

    技師、事務所職缺;若個性外向、喜歡活潑的工作,

    可以選擇做業務、監工,另外,若對修理機器很有興

    趣,可以做維修保養,建議找工作要能符合自身個

    性,你會做得更開心。此外,可以多換兩種工作,待

    實際工作幾年,你會更瞭解各式工作的運作及內容,

    而當你想創業時就可以馬上進入狀況。

    Q:十分感謝學長不吝分享自身的豐富經驗,除上述所談,對臺北科大學弟妹,是否還有其他建議?

    A:我希望未來的你們,能夠在創業以前,多方累積自己的工作經驗,並時常幫助他人,相信只要你肯學、

    肯做、肯努力,即使過程中難免遭遇艱難、挫折,但

    只要持之以恒,當機會來臨時,你定能一舉成功!

    柯宜松校友

    民國 100 年 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研究所畢允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文│顏震宇、蔡叡宏 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

  • 臺北科大校訊 1312

    校園巡禮Campus Spotlight 環工所

    本會於日前舉行

    第26次例會專題講座並已圓滿落幕,感謝

    工業技術研究院劉仲

    明院長蒞臨主講,該

    場次主題為:工研院

    產業科技發展的創新

    之路-結合「技術突

    破」與「系統整合型

    創新」。

    劉仲明院長除

    介紹工研院的任務

    與使命在於以技術創新及其產業化,創造高價值新興

    產業,並提升既有產業的技術能力促成產業轉型升級

    外,其並以六大綱要闡述說明此次講題,包括「工研

    院在臺灣產業結構演變歷程中所扮演的趨力」、「深

    化開放式創新系統平台」、「強化新技術試量產/試營運」、「國內與國際創新夥伴合作」、「地區產業群

    聚推動」及「結合Lead User共創智能化系統」等。劉院長認為,企業聚焦於機會,回應市場需求並

    產生營收;工研院則是聚焦「挑戰」,以突破型的技

    術開創新價值,透過系統、軟體與服務、綠能、生醫

    帶動科技研發與產業發展。演講重點摘要如下:

    一、前瞻創新與產業服務融合發展:新世代溶

    液中奈米微粒監控系統(SuperSizer)以氣膠粒徑量測技術,突破現行光學散射技術困

    境,發展出可即時量測及監控溶液中之粒子大小、濃

    度與分布之系統。可監測N10製程用研磨液,種類高達18種,也解決溶液中微小氣泡對線上監測的干擾(現行儀器只能監測9種)。另可運用於化學溶液之檢測/監測(如:超純水、光阻稀釋液、雙氧水、異丙醇、氨

    水等)。

    二、光學級精密塗佈試量產工廠

    以經營已久之混漿分散、微小塗佈流場模擬分

    析、乾燥曲線模擬與微結構關係分析、缺陷鑑定排除

    等技術與品質系統能量,於工研院南部六甲院區建置

    光學級精密塗佈試量產工廠。

    廠商可運用此工廠建立新塗佈產品製造工藝,待

    市場清楚再投資放大設廠生產。已有國內及日本廠商

    之產品於此工廠試量產。

    三、生醫技術產業化:分子檢測

    生醫研發成果之產業化,除技術成熟度外、尚需

    符合醫材/醫藥品質、法規、臨床試驗等要求。從分子檢測及臨床樣本前處理核心平台技術研發,尚需協助

    廠商建立自有系統/試劑才能切入應用市場。

    四、鏈結學界與業界合作發展:OLED照明試量產建立S2S OLED照明試量產線,整合材料、設

    備、系統等廠商建立自主化產業,現階段每月穩定生

    產372片以上光引擎。另促成國際材料大廠擴大在臺研發投資,並將其材料導入OLED照明製程。

    五、地區產業群聚推動

    透過產業群聚發展地圖,以產業群聚指標方法聚

    焦產業價值鏈與發展機會,整合在地產學研資源深耕

    重點產業聚落網絡與需求。

    北部:推動苗栗產業創新聚落,以粉末冶金、高值陶

    瓷文創、主題智慧觀光服務三大主軸;持續推

    動北市機械產業聚落。

    中部:持續精進工具機產業聚落,擴展航太工具應用

    價值,佈局設計創新群聚。

    南部:佈局南臺灣Skin Care產業(臺灣麗谷,Beauty Valley)、持續推動雷射光谷產業聚落、南部綠色材料產業聚落、石化產業高值化。

    六、結合Lead User共創智能化系統結合Lead User與國內外創新夥伴多方資源與軟實

    力,開創「從0到1」系統創新與商業模式,促動企業新創、創新發展。

    (菁英會 林淑欣)

    為增進學生國際視野,與激發環境工程與管理專

    業知識暨學術交流,本校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於105年3月29日由王立邦老師率隊前往熊本縣立大學,參加「臺日環境工程與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此次研討

    會鏈結臺日四校,包括臺北科大、中原大學、熊本縣

    立大學、北九州市立大學等。

    訪日期間,本所與中原大學、熊本縣立大學及北

    九州市立大學師生均以英語進行四校聯合學術交流並

    互相發表研究成果。報告主題涵蓋「環境污染處理與

    控制技術」、「高級水處理技術」、「資源循環再利

    用」、「廢棄物再利用之碳足跡分析」、「空氣品質

    規劃與環境管理」等議題。本次行程除進行學術交流

    之外,亦前往熊本城、阿蘇火山、長崎大浦天主堂、

    長崎稻佐山、福岡太宰府天滿宮等地進行參訪,以體

    驗日本當地文化之美。

    臺北科技

    大學與熊本縣

    立大學已保持

    多年良好的互

    動情誼,藉由

    文化與學術交

    流,不僅讓彼

    此於研究上更

    加精進,更讓雙方關係更為緊密。此趟交流不僅僅獲

    得學術上之知識,從事前準備、行程規劃及溝通聯絡

    之過程中亦獲益良多,期許未來除能於學術研究上有

    更大突破外,也能增長國際間彼此互動,並持續維持

    雙邊友好聯繫。

    (環工所 王立邦、鄧伊吟)

    菁英會例會

    產業科技發展的創新之路2016臺日環境工程與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校園巡禮Campus Spotlight 菁英會

    開放本校億光大樓2、3樓「集思國際會議廳會議室」免費使用申請,相關場地、使用時段及截止日期如下:1. 場地:貝塔廳(201)、噶瑪廳(202)、卡博廳(203)、西特廳(204)、瑞特廳(205)、艾爾法廳(301)、歐米

    伽廳(302)、西格瑪廳(303)、岱爾達廳(304)2. 受理申請截止日為105年6月30日止。(每一場次以4小時計算:8:00-12:00、13:00-17:00、18:00-21:30)3. 使用截止日期:105年7月31日止。4. 相關場地示意圖請參考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會議廳網站:http://www.meeting.com.tw/index.php/venue/ntnu-venue-guide5. 申請表格可至http://oga.ntut.edu.tw/files/11-1004-8716-1.php?Lang=zh-tw下載,各系所承辦人員依附檔格式填寫,經主

    管核章後,送交經管組。

    有關場地借用事宜請洽總務處經營管理組高小姐(分機:1347)。

    為服務本校師生,教務處視教中心與TOEIC多益英語測驗合作,提供本校師生報名優惠價1340元(原價1500元),僅限本校場次,如下表所示,欲報名者,請由報名網站(https://www.examservice.com.tw/Home/preindex?setStoreID=G0033)報名,方可享有優惠價。

    註:(1)欲追加報名的同學,請自行上多益官網報名,但考場不一定會在本校,且考試費用為1800元。 (2)網路報名時請上傳合格照片電子檔並完成繳費,以完成報名程序。

    本校億光大樓「集思國際會議中心會議室」免費申請公告

    多益測驗(TOEIC)本校師生優惠訊息

    ■ 工研院劉仲明院長

    ■ 環工所師生於熊本縣立大學校園合影

    測驗日期 報名期間 異動截止日 應考資訊查詢日 網路查詢成績日 成績單寄送日 追加報名期間

    2016/08/282016/06/09-2016/07/13 2016/07/27 2016/08/17 2016/09/20 2016/09/21 2016/08/09-2016/08/20

    考區:臺北科技大學第二教學大樓

    2016/11/202016/09/08-2016/10/05 2016/10/19 2016/11/09 2016/12/09 2016/12/12 2016/11/01-2016/11/12

    考區:臺北科技大學第二教學大樓

  • 臺北科大校訊 1514

    校園巡禮 校園巡禮Campus Spotlight Campus Spotlight研發處 研發處

    實驗室簡介

    本實驗室執行車輛底盤相關系統之研究,包含

    轉向系統、懸吊系統、剎車系統與傳動系統等。除進

    行各系統的參數分析,瞭解其設計原理外,並配合未

    來車輛的發展趨勢執行系統創新設計。主要研究方向

    為:一、車輛運動行為分析及操控、減振技術發展;

    二、車輛懸吊和轉向幾何分析與調校技術發展;三、

    車輛動力系統規劃與傳動系統設計;四、車輛機構創

    新設計。

    實驗室成果

    一、線控系統機械式備用系統之設計:線控技

    術雖能改善車輛之行駛性能,但最引人詬病之處就在

    於其可靠度,相對於機械系統,電子系統較易受外在

    環境侵襲而故障,一旦應用於車輛之線控系統出現故

    障,可能會直接影響車子的行駛安全性,因此發展中

    之線控技術皆致力於備用(Backup)系統之研發。目前國內外大部分開發中之備用系統仍採用電子

    方式,少部份應用於線控轉向之備用系統則採用機械

    式。本實驗室發展之創新線控油門機械式備用系統已

    獲得國內發明專利(I-313724),線控煞車機械式備用裝置亦已獲得國內發明專利(I-327541)。

    二、行星齒輪式直線機構之發展:本研究進行行

    星齒輪式直線機構之創新研發,藉以取代傳統連桿、

    齒條與小齒輪、以及螺旋等機構所產生之直線運動。

    此機構係藉由可繞變動軸線旋轉之行星小齒輪的特定

    點產生直線的運動,具有可變減速比、可延伸自由度

    及特定位置形成肘節效應的特徵。本實驗室將其應用

    在車輛懸吊定位機構、可變減速比轉向機構、各輪獨

    立轉向機構與電子駐車煞車機構之設計上,改善現有

    機構的設計複雜度與成本。目前新型電子煞車機構已

    獲得國內新型專利(M-390897)、新型電子駐車煞車機構已獲得國內發明專利(I-443273),新型整體式懸吊定位機構及新型可變減速比轉向機構發明專利之

    申請正進行中。

    三、可變幾何懸吊系統之發展:針對懸吊系統,

    國內外專家學者積極開發之技術包括半主動式(Semi-Active)與主動式懸吊系統(Active)。半主動式懸吊系統僅能改善車輛暫態時之舒適性能,無法控制穩態

    時之車身姿態;主動式懸吊系統目前雖能有效控制車

    身之姿態,但卻又有成本高與耗用大量能源之缺點。

    本實驗室提出包括硬點可調式(懸吊桿件與車身或次

    車架連接處)及桿長可調式可變幾何懸吊系統的概

    念,利用懸吊幾何之改變,以較低於主動懸吊系統之

    能源耗用控制車身與輪胎之姿態,同時改善車輛於高

    低速時之操控特性。

    四、車輛減振裝置之發展:車輛舒適性攸關一

    部車輛之價值,因此各車廠無不致力於車輛舒適性之

    提升。現有技術大多以外加質量與簧下質量轉移等方

    式,將動態減震器設置在輪胎上以抑制輪胎之振動,

    本實驗室則提出簧上質量轉移以及將動態減震器設置

    在車身上之新概念,其特別適用於搭載甚多電池之電

    動車上;此裝置並搭配可調阻尼避震器調整減振器之

    作用頻率,使其可適用於不同路面之行駛要求。本研

    究優化動態減震器參數,並以隨機路面輸入,評估人

    體加權加速度均方根值,求得其舒適性改善程度。

    五、雙CVT式傳動系統之發展:車輛之傳動軸上必須配置差速裝置,使車輛轉彎時能自動調整內外側

    輪之轉速;現有差速器大多使用空間行星齒輪機構,

    此裝置雖能調整二側輪轉速,但卻無法依行駛狀況分

    配動力,因此衍生出所謂的防滑差速器,但卻增加了

    動力分配系統之成本及複雜度。為了改善現有差速器

    之缺點,本實驗室修改現有無段變速機構(CVT),利用雙CVT發展新型之車輛動力分配裝置,並將其延伸至新型四輪驅動裝置之設計。此外,本實驗室亦利

    用雙CVT同步發展新型之串聯式與串並聯式車輛動力整合裝置,取代現有上市之混合動力車所使用的動

    力整合機構-行星齒輪機構,此新型機構之專利申請

    中,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申請案號103138499。

    實驗室簡介

    實驗室至今已培育多位臺灣籍與印度籍博士生

    和多位碩士生,並且都在各國頂尖研究團隊與研究

    室中擔任相關領域的教學研發工作,至今為止已發

    表超過450篇論文於國際知名期刊,其中包含在生物電化學與電化學分析領域排名前3的知名期刊,此外,我們的合作對象包含了長庚大學、南京理工大

    學、凱健企業等國內外相關領域之研究室與企業,

    因此本研究團隊的研究能量是相當充足且具有創

    新性。

    研究的重點包括應用石墨烯/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電極材料在各個領域。新的研究領域的最新發展

    趨勢是新型納米材料的儲能裝置和生物傳感器的應

    用程序開發。生物分子檢測達到較高的線性範圍。

    學術研究

    一、發表SCI國際期刊論文達450篇以上 二、研討會論文達450篇 三、論文引用次數達15181次以上

    國際合作

    一、每年2-3位印度外籍生來臺就讀博士班 二、每年2-3位外籍訪問學者來臺合作研究 三、每年舉辦3-4個國際研討會 四、印度等多國多校國際合作

    教學

    一、開授生物燃料電池與太陽能電池全英語課程 二、每年舉辦3-4個化學感測器教育訓練 三、網路數位教材製作 四、研究實務教材研發製作

    產學學術團體

    一、細水分子高氧水溶氧測試技術 二、電化學技術開發與應用

    三、室內空氣品質管理系統之開發 四、內政部臺灣化學感測器科技協會理事長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典範計畫成果專題報導

    車輛底盤系統實驗室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典範計畫成果專題報導

    電分析及生物電化學實驗室

    實驗室主持人:尤正吉

    實驗室主持人:陳生明

    實驗設備

    ■ 陳生明老師至印度大學訪問招生

    ■ 車輛舒適性測試平台 ■ 車輛傳動系統測試平台 ■ 電腦輔助車輛工程分析-舒適性 ■ 電腦輔助車輛工程分析-操控性

  • 臺北科大校訊 1716

    校園巡禮Campus Spotlight 國際處

    你是否發現走在臺北科大校園裡的外國學生愈來

    愈多了呢?近年來,由於少子化的緣故,臺灣許多高

    等教育機構,都面臨到招生不足之問題,為改善此一

    情形,各校除了著重提升教育品質外,更積極朝向校

    園國際化的方向努力,期能大幅招收境外學生來臺就

    讀,以解決生源問題。近幾年,本校亦持續招收外籍

    學生,此不僅是為解決生源問題,亦是促進本校生與

    外國學生之交流機會,以提升學子國際視野。

    長久以來,臺灣與越南無論是在產業上或學術

    上皆有密切地合作,兩國文化相似、地理位置相近,

    加上近年學習華語之熱潮崛起,讓臺灣成為越南學生

    海外留學的熱門選擇。目前臺北科大學生(含進修部

    學生)總數約為一萬一千多人,境外學生(包含外籍

    生、僑生及陸生)就有來自全世界48個國家及地區,共有570位,佔了學生總數的百分之五。更進一步地分析來看,越南學生人數佔境外生人數的第二名,共

    54位學生;本校唯二的境外學生社團,其中一個,就是越南學生自主性創立地越南學生協會(Vietnamese Student Association)。根據統計,2015年,越南共計有2,586名學生來臺攻讀學位,而來臺就讀華語文中心的學生也有1,096名。

    越南總人口逾九千萬,然越南的高等教育機構數

    量卻跟臺灣差不多,造成僧多粥少的狀況。此外,目

    前越南整體的教育環境,正面臨者許多危機,諸如課

    程內容不合時宜、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學術研

    究與教學完全分離,及只有理論而無實習的學習造成

    許多大學畢業生無法就業。再者,越南學歷並不被世

    界各國廣泛認可,是故,前述原因在在都使得越南對

    於高水平教育環境有著龐大需求。

    反之,臺灣的高等教育環境成熟,且不論在研

    究、教學及產學合作上皆表現優異。目前,因少子化

    的緣故,臺灣高等教育機構缺少研究人才。根據越南

    臺灣教育中心指出,許多越南學生,甚至學校教職員

    皆希望能前往國外求學深造,這個現象對臺灣高等教

    育機構缺少研究人員的困境,無疑是注入一股活水。

    為支持臺灣於越南之招生活動,幫助越南學生瞭

    解本校現況並吸引優秀學子前來就讀,故本校於2016

    校園國際化 前進越南

    臺北科大與北區育成聯盟分進合擊 共創共榮

    年3月派員前往越南首都河內、第三大城海防及北越城市太原,參加由河內臺灣高等教育展主辦越南(北越)

    臺灣高等教育展。此行教育展之主要目的,是向學生及

    家長介紹本校特色,解說臺灣的學制和入學條件及方

    式,奠定有興趣之學生將來可來臺留學的橋樑。

    此次的越南臺灣高等教育展,反應極為熱烈,參

    觀人潮非常龐大。觀展人數共計有4,000人次,其中河內共有2,000觀展人次、海防共有1,000觀展人次而太原共有1,000觀展人次。而到攤位詢問的學生除了有目前是高中在學或剛考完畢業試之學生外,亦有少數大

    學生及在職教師欲再進修碩、博士學位。對於本校各

    學院的詢問度,本次教育展全程以管理及設計學院的

    比例最多。

    當然,雖然已有先前教育展的經驗,臺北科大國

    際事務處的同仁仍在參展中遭遇到許多挫折。例如,

    大部分的越南學生不會說中文也不會說英文,需大量

    依靠小幫手的翻譯,導致無法有效招收到有意願出國

    唸書的學生。另外,也有許多學生對於技職體系的科

    技大學仍有誤解,認為科技大學較普通大學低一等,

    有時寧願選擇私立的普通大學,也不願選擇公立的科

    技大學,在這方面,我們還應該想辦法去破除此一觀

    念,像是強調科技大學的強項,拿出更多我們在實務

    上優異的成績等等。從系所及授課面向來看,臺北科

    大提供多元的系所選擇,在許多領域也提供相當順暢

    的升學管道,然許多學生並不會說中文,是故,除了

    鼓勵學生就讀華語文外(針對大學部學生),開設雙

    語或甚至是全英語授課之課程(針對研究所學生),

    其實可以是臺北科大未來辦學的方向,一來能增加本

    國學生的英語能力,二來能吸引更多外籍學生前來就

    讀本校。

    我們期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臺北科大拿出我們在

    實務上優異的成績,及悠久歷史下累積之業界校友,

    以對當地學生產生號召力與影響力,一起為本校發展

    國際化而努力。

    (國際處 王士瑋)

    本校在推廣創新創業的道路上不遺餘力,並勇於

    嘗試多種推廣服務,於去年成立之校內創業基地「點

    子工廠」,已有70多個團隊申請進駐,並可直接小規模生產,使同學一圓創業夢;做為行政院青創基地

    的承辦單位,亦已提供433件個案諮詢服務、轉介政府部會或民間創業資源計136件、舉辦創業活動130場。而創新育成中心除連續三年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

    處績優育成肯定外,更在國內創新創業生態圈中,

    持續提供資源以做到合縱連橫及提升整體綜效。

    舉例而言,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之指導下,臺

    北科大創新育成中心作為「北區區域育成聯盟」的

    成員與秘書處,除定期舉辦各類活動外,更透過聯

    盟夥伴支援,舉辦育成交流活動,以提供育成從業

    人員經驗交流與相互觀摩學習。

    今年本校除了將共同合作辦理訓練課程、交流

    會、研討會、成果發表與資金媒合會,以充實育成

    從業人員專業涵養,並協助育成企業提升企業價值

    外,也嘗試整合聯盟各育成中心之有效資源,針對

    各進駐企業之所需,提供營運諮詢、創業輔導及企

    業發展或設施設備等資源,期能將育成績效最大化。

    目前以定期或不定期方式,於北部區域創業空

    間,提供中小企業創業諮詢服務或創業輔導相關資

    訊。另透過聯盟夥伴資源整合平台的建立,媒合進

    駐企業相互交流與拓展市場,提高產業流通,達到

    商業資源共享互惠。並於年初舉辦「春季北區育成

    經理人交流會」,期後亦辦理「北區育成經理人研

    習營」及「東亞創業生態圈論壇」,以促進臺灣創

    新創業育成合作交流。

    (產學合作處 葉柏成)

    校園巡禮Campus Spotlight 國際處產學合作處

    ■ 陳孝行國際長及同仁於太原大學與學生合照

    ■ 教育展現場人山人海 ■ 與本校越南籍校友合照

  • 臺北科大校訊 1918

    ■ 代表團榮譽獎

    模擬聯合國競賽 臺北科大學生奪4獎

    聯合國舉辦的2016年模擬聯合國競賽,臺北科技大學14名學生參賽,拿下「代表團榮譽獎」、「安全理事會傑出代表獎」,及在聯合國大會第1委員會與第4委員會的「傑出國家立場報告書獎」共4獎,創下歷年來最佳成績。

    2016模擬聯合國競賽3月20日至3月24日在美國紐約舉辦,競賽沒有獎金,但是世界各大學重視的國際

    競賽,今年全球共有500多所大學、5000多名學生在模擬聯合國會議中競爭。本屆A組臺灣參加團隊有臺北科大、臺大,臺北科大是唯一獲獎的臺灣大專院校,

    校長姚立德表示,臺北科大參賽學生即使沒有國際關

    係和外交事務的主修背景,但經歷為期一年的密集訓

    練、進行各種國際議題討論,並參加國內其他大學舉

    辦的模擬聯合國會議,增加實戰經驗,終能在國際競

    賽中脫穎而出。

    土木系三年級學生陳宥融與Amadou Jallow勇奪聯合國大會第1委員會「最佳立場報告書獎」,陳宥融表示,團隊選定跨國犯罪議題的研究,一開始遇到最大

    的挑戰是,從茫茫網路中的大量資料,查證篩選出有

    用素材,由於抽籤選中要代表的國家是馬來西亞,他

    也不時連結馬來西亞官方網站,瞭解馬來西亞對於跨

    國犯罪相關議題的立場論述。

    陳宥融表示,一

    進會場看到上百位參賽

    者,加上時差,以及英

    語國家參賽者的語言

    優勢,一度很緊張。但

    靠著行前的研究累積、

    臨場應變,最後終於勝

    出。得獎時看到各國參

    賽者為臺北科大團隊鼓

    掌,感動不已,「沒想

    到技職學生也能做到這

    麼多!」

    (轉載自由時報 記者 林曉雲報導)

    封面故事Cover Story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姚立德校長表示,臺北科大

    自2007年即開始積極參與聯合國主辦之模擬聯合國競賽(Nation Model United Nations, NMUN),於2008年曾獲得大會代表團榮譽獎(Honorable Mention Delegation Award),2015年除再次獲得大會代表團榮譽獎(Honorable Mention Delegation Award)外,更獲得最佳代表獎(Outstanding Delegates in UNICEF Award),足見臺北科大即使沒有政治、外交等相關科系,亦能培養學生具國際情勢分析溝通及解

    決問題之能力。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教務處教學卓越計畫模擬聯合

    國代表團在今年3月20日至3月24日,於美國紐約參與

    聯合國主辦之模擬聯合國競賽,再次榮獲「代表團榮

    譽獎(Honorable Mention Delegation Award)」。此外,亦獲得安全理事會(Security Council)傑出代表獎(Outstanding Delegates Award),並於聯合國大會第1委員會(General Assembly 1)及第4委員會(General Assembly 4)拿下2項傑出國家立場報告書獎(Outstanding Position Paper Awards),總計4項/20人次大獎。本次臺北科大代表隊創下臺灣所有團隊參與模擬聯合國競賽歷年來最傲人之成果。

    本梯次參加的臺灣團隊有臺北科大及臺灣大學,

    臺北科大團隊代表國家為馬來西亞(Malaysia)。本梯次僅有臺北科大獲得4項/20人次大獎,並連續2年

    臺北科大獲獎創亞洲歷年佳績聯合國2016模擬聯合國競賽

    榮獲代表團榮譽大獎(Honorable Mention Delegation Award)。另臺北科大土木系陳宥融同學、Amadou Jallow、Alieu Jagne 及應英系陳宜謙同學分別於聯合國大會第1委員會、第4委員會獲得最佳立場報告書獎(Outstanding Position Paper Awards)。此外,臺北科大EMBA學生沙米格(Jose Miguel Salazar Hernandez)與土木系同學Ebrima Nyassi因溝通協調能力表現亮眼,更獲得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最佳代表

    獎(Outstanding Delegates Award)。榮獲立場報告書獎項的臺北科大陳宜謙同學及Alieu Jagne表示,於行前即對於競爭立場報告書獎有很大的信心。在會議

    期間,當別的國家選擇發表許多意見而沒有對話空間

    時,他們選擇先聆聽,並從中尋找可以與對方策略合

    作的機會;每個環節皆表現盡力,力求完美。另外,

    獲得傑出代表獎的臺北科大學生Ebrima Nyassi及沙米格(Jose Miguel Salazar Hernandez)說,在議事過程中,他們分別與其他國家進行合縱連橫,並擔任各

    國溝通對話的橋樑,是獲得安全理事會獎項的主要關

    鍵原因。

    臺北科大余政杰教務長表示,置身於全球化競爭

    的時代,臺北科大在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國際移動力上

    全力以赴。為培養代表團的實力,全面鼓勵學生參加

    國內大學校院舉辦之各種模擬聯合國會議(PAMUN、IMUN、OMUN、PMUN等),除均勇奪多項大獎之外,並藉此累積臺北科大代表團的國際協商及提出解

    決方案之寶貴能量與實戰力。

    擔任臺北科大代表團領隊的教務處視聽教學中

    心陳。諭教授及副領隊張祐寧小姐提到,臺北科大教

    學卓越計畫團隊在本次培訓活動上,扮演非常重要的

    角色。除了不時關心與輔導學生,深入了解每個團隊

    成員的特質外,更教導學生如何進行團隊分工、重視

    團隊榮譽以及時常拋出國際議題讓學生進行分享及辯

    論。更重要的是,時時提醒學生「Be the Best You Can Be」,使本次臺北科大代表隊能在會議中發揮團隊精神(Team Spirit)、積極爭取發言權、順利與世界各國隊伍結盟,最終榮獲聯合國模擬聯合國競賽大

    會高度肯定。

    ■ 團隊參訪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 團隊參訪合影■ 團隊合影 ■ 團隊抵達紐約

    ■ 安全理事會–傑出代表獎

  • 臺北科大校訊 2120

    模擬聯合國 我思故我在

    飛機緩緩地駛入停機坪,此刻的我藏不住雀躍

    的心情,踏出甘迺迪國際機場的瞬間,深深的吸了一

    口紐約市的空氣。我不敢相信自己已經站在這個人稱

    「罪惡之都」的城市,跟著大家一起坐上巴士,多處

    知名電影的場景如布魯克林大橋、帝國大廈等,紛紛

    映入眼簾,尤其是剛過午夜的時代廣場,顯得格外絢

    麗。隨著眼前場景的不斷變換,腦海中也不禁慢慢回

    想起這半年對模擬聯合國的投入。

    以前坐在台下聽著老師解說臺北科大模擬聯合國

    計畫時,心中只想著有一份免費潛艇堡,吃完就回去

    上課。但在大二時受到陳,諭老師的鼓勵,毅然決然

    地在大三簽了宛如賣身契的報名表,想說在大學也沒

    有做過什麼大事,不如挑戰自己看看。接著,很幸運

    地通過第一階段的面試及第二階段的影片徵選,進入

    第三階段―集訓。還記得第一次參加集訓時,坐在台

    下,看著個個被選定派出來的代表,有系統的簡報與

    自信的發言,其中不乏以英文為母語的外籍生與英文

    超流暢的應英系學生,不免令我心生緊張但卻不感到

    害怕。訓練期間也常常問著自己身為一個工科學生,

    參加這個到底可以帶給我什麼收獲呢?還來不及想出

    答案,就輪到我負責報告了。從白天到夜晚、從世界

    銀行到國際貨幣組織、從希拉蕊1995年著名的女性演講,到2014年艾瑪華森在聯合國的HeForShe兩性平權運動,每次報告都讓我從中習得新知;每次訓練都使

    自己的實力變得比前次更強。期間也認識了很多優秀

    且和自己想法相近的朋友,讓我覺得即使最後沒有通

    過甄選,這個過程也已經極其值得了!

    時間快轉至三月十九號,在喜來登酒店大廳水晶

    燈的照映下,來自世界各大學的代表團隊齊聚一堂,

    彼此代表著各自的國家並開始友善地互相認識他國代

    表,而在我心中也開始感受到國民外交的力量。主席

    開了川普一個玩笑並簡單地介紹聯合國組織就開始開

    會了。在開會期間我被分到第一大會,在接近三百人

    的大會中,各個代表競相發言。華麗的演講與接連不

    斷的會議,互相拉攏、合作,從辯論到達成共識,最

    後著手寫出解決方案並嘗試著說服分別有著不同立

    場的代表們,當下感覺還真的有幾分像大使。到了晚

    上,酒精成了大家的紓壓管道,音樂是大家的國際語

    言,在大蘋果這個不夜城,各國代表像瘋了般盡情狂

    歡。而閉幕式也是大家最期待的,建立在河岸旁、佇

    立於世界中心的聯合國總部,她不僅見證了人類二戰

    後的歷史,更提供一個各國領袖名人能在此發言、對

    談的和平平台。而身為一個二十一歲連畢業證書都還

    沒拿到的大學生,竟然有機會可以站在這個舞台,並

    聽著主席在各國代表中喊出母校的名字,這不禁讓我

    感覺自己真的很幸運

    能參與此次旅程,因

    為一切是如此的不可

    思議。

    紐約,一個任

    何事都有可能發生

    的城市;模擬聯合

    國,一個給有熱情、

    想法的人一個很棒的

    平台。在參加完這個

    活動後,我變了一個

    人似的更有自信面

    對接下來的挑戰。I f not you, who?If not now, when?每個人在這個活動學到的東

    西都不盡相同,但只

    有參加了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希望在明年可以看

    到更多元、更強大的臺北科大模擬聯合國團隊。

    在談及培訓和參與會議的過程前,最先需要提及的即是大家

    常掛在嘴邊的「初衷」。我還記得當初在報名參選NMUN之前,我問自己的第一件事是:「為甚麼要參加?它不就只是個模擬會

    議嗎?」當下,我還真的沒有答案。我只能說,我熱愛從周遭環

    境中學習與成長的感覺,而當時我想NMUN正是這麼一個能給予自己更寬宏的視野,和更謙卑的身段去體察知識的絕佳機會吧!

    於是,我報名了校內NMUN的徵選,並且積極的去閱讀和吸收來自四面八方的新聞與新知,同時也不斷的拿聖經中腓立比書

    2:3的經文:「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個人看別人比自己強。」來時刻提醒自己參與活動的主要

    目的—向他人學習。而在培訓的過程中,指導老師更是再再的將

    這樣一個良善的觀念灌輸給每位參與培訓的同學,使得整體徵選

    的過程和氣氛都能正面、和諧。在裡面,我們真的猶如小型的聯

    合國,彼此互助、彼此指教,一同成長。

    在徵選受訓期(正式受訓的前3個月),我們每週至少都會空出2至3天的空堂,亦或是中午的時段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各組需針對馬來西亞的政治、經濟、環境、文化等面向去提出可討

    論的議題,再進一步的分析並找出可行且適當的解決辦法。除了

    上台做簡報、接受台下其他同學的提問外,我們也會輪流負責撰

    寫該議題的國家立場報告書。在每一次撰寫報告的過程中,指導

    老師也很用心的指正我們文章書寫上的漏洞和可以改進的地方,

    真的覺得非常感恩。除了例行的會議討論和報告外,為了能夠更

    模擬聯合國 翻轉我的眼界2016我在紐約模擬聯合國

    瞭解馬來西亞對於一個議題的立場,比如說他們在聯

    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所扮演的角色,我也會另外撥出時間到圖書館查詢相關報章書籍,或是上一些政

    府、非政府組織網站,尋求有利且具有公信力的資料

    佐證。在找資料的過程中,自己也逐步培養出分辨資

    訊好壞的判斷能力,並進一步理出一套自己分析議題

    的方式,這對身處在資訊爆炸時代的我們,尤其有益

    處。

    而到了正式入選後,學校更是全力的栽培和支

    持我們。我們透過校方特別聘請的校外講師更瞭解東

    協近年來的經濟和政治脈動,更甚是預測未來各國的

    動向。由於事先有先對馬來西亞周遭國家建立進一步

    認識,此也促使我們於出國開會期間,能快速地和各

    國,尤其是東南亞國家的代表,建立良好的外交關

    係,讓後續開會討論議程能更順利的進行。我們也從

    具有長期參與模擬聯合國會議經驗的講師教學中,更

    深入的瞭解並習得開會流程、談判技巧、國家立場論

    述方式等不可或缺的技巧。我們更在余教務長政杰的

    支持和鼓勵下,參與國內其他大學主辦的小型模擬聯

    合國會議,逐漸的累積和培養出外交人員基本的禮儀

    和自信,並與這些模擬會議中之國內各地的英雄好漢

    交流、學習。

    其後,更要分享紐約開會的過程。我和我的夥伴

    Alieu Jagne當初在培訓時,是被發派到聯合國的第四大會,也就是說基本上開會的國家數即等同聯合國的

    會員國總數—193個國家。因此,在會議進行以及面對超過300個國家代表時,我們兩人也必須要能有效的分

    工。誰要負責和這幾個國家代表溝通、誰要為這國家

    主張和他人進行談判、誰要編寫我們署名的決議草案

    等諸如此類的重要事項,我們都需在會議前即培養好

    默契,以利在會議行進中直接行動,並成為彼此最得

    力的助手。

    在5天的會議裡,每一天的行程從早到晚都很緊湊,常常時間也在不知不覺中飛快的流逝,往往我們

    回到飯店後,通常都已是深夜10、11點後了。而回到了飯店後,我們也不會馬上倒頭就睡,而是會和其他

    同團的隊友聚集在其中一對代表的房間內,開個深夜

    小組會議,瞭解彼此當日會議的進展和狀況。這樣一

    個時間不長的會議看似沒什麼特別,但它其實能有效

    幫助我們每位代表整理自己當天開會時無暇釐清的思

    緒,也讓我們彼此打氣、勸勉,讓每個人都能重新振

    奮精神,為隔天漫長且深具挑戰的會議做足準備。

    在模擬聯合國開會時,有時難免會遇到和其他國

    家代表意見、看法相左而造成摩擦的時刻,而這時除

    了深呼吸、傾聽對方的立場外,更重要的是要能以不

    攻擊、不冒犯對方的方式和他們理性溝通並協商出一

    個共同擁護的價值,最後甚至能一起設法捍衛它。

    最後,假如這時候有人問自己:「為甚麼要參

    加?它不就只是個模擬會議嗎?」我想這次我能不假

    思索的回答:「是,它只是一個模擬聯合國會議,但

    是它卻真實的呈現與人交往應有的謙虛和認真的態

    度。它雖然只是模擬聯合國議程,但其中每一個議

    題和解決提案都是真實的。它可能無法改變這整個世

    界,但是它卻徹底翻轉了我的眼界。」■ 第4委員會–傑出國家立場報告書獎

    文│陳宜謙 應用英文系

    文│陳宥融 土木工程系

    封面故事Cover Story

    ■ 第1委員會–傑出國家立場報告書獎

  • 臺北科大校訊 2322

    人文北科Humanity Taipei Tech 藝文中心

    走入藝文中心,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懸掛的展板

    與精緻小巧的建築模型,喧譁的交談聲中,建構出來

    的是對城市未來的期待,在吳思華部長帶領各方貴賓

    的協助下啟動了色彩繽紛的按鈕,「青年、創意、生

    活城」期末成果展隆重展開,期待本次的展覽能提升

    青年人對於公共參與的意願與機會。

    熙來攘往的人群裡包含了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

    系建築與都市設計所、中國文化大學市政暨環境規劃

    系所及景觀所、國立政治大學地震學系及國立臺灣科

    技大學建築系四所學校的參展學生,教育部青年署特

    地邀請他們將「青年、創意、生活城」融入學校課程

    中,希望能帶動專業系所的青年們一同開發未來政府

    的相關規劃,另外也展示了三月時得獎的「青年創意

    生活城提案黑客松」優秀作品三件;各系所學生透過

    上台簡報分享的方式,讓觀展民眾能更清楚瞭解他們

    所提出的構想,看著一頁頁精美的簡報上傳遞出都市

    願景的美好,聽著簡報者自信滿滿的講解著嘔心瀝血

    的成果,相信在觀眾們的腦中更能一點一滴地建構出

    未來城市的生活樣貌。

    展場舞台旁擺放著中國文化大學的「生態聚落」

    模型,透過參與式規劃設計I - voting挑選最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