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部〔2012〕8号 - hfuu.edu.cn...期末考试:实践教学演讲、实践调查报告...

13
思政部〔2012〕8 号 关于印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模块描述的通知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 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 号)文件精神,结合合肥学院模块化教学改革和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模块描述,现印发执行。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日 主题词: 研究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模块描述 抄送:学院教务处、研究生处、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办公室 2012 年 8 月 10 日印发 共印 10 份 附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模块描述 二、《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模块描述

Transcript of 思政部〔2012〕8号 - hfuu.edu.cn...期末考试:实践教学演讲、实践调查报告...

Page 1: 思政部〔2012〕8号 - hfuu.edu.cn...期末考试:实践教学演讲、实践调查报告 (60%)。 模块建立或 更新时间 二〇一二年六月 . 2 教学组织 理论教学环节

思政部〔2012〕8 号

关于印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模块描述的通知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

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 号)文件精神,结合合肥学院模块化教学改革和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模块描述,现印发执行。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日

主题词: 研究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模块描述

抄送:学院教务处、研究生处、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办公室 2012 年 8 月 10 日印发

共印 10 份

附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模块描述

二、《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模块描述

Page 2: 思政部〔2012〕8号 - hfuu.edu.cn...期末考试:实践教学演讲、实践调查报告 (60%)。 模块建立或 更新时间 二〇一二年六月 . 2 教学组织 理论教学环节

1

附件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模块描述

模块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heory and practice research

模块编号

模块类别 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

适用专业 研究生

教材 中宣部、教育部组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年版。

模块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为研究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主

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

大问题,深化和拓展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本课程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贴

近研究生思想和学习实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拟分导论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当代中国与

世界等八个专题。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解读、研究和自学领悟,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训练理论思维,开阔学术视野,从而提高研究生在中国社会主义实

践中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和理论创新水平。

预备知识 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中国历史、中国国情有基本了解,《毛

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学习。

负责人 高璐

归属单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执行学期 第一学期

学分 2 学分

学习总量(学

时) 学习总量:36,其中:理论 32、实践教学 4。

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 40%,期考成绩占 60%。

平时成绩包括:① 考勤(20%);②课堂讨论(20%);

期末考试:实践教学演讲、实践调查报告 (60%)。

模块建立或

更新时间 二〇一二年六月

Page 3: 思政部〔2012〕8号 - hfuu.edu.cn...期末考试:实践教学演讲、实践调查报告 (60%)。 模块建立或 更新时间 二〇一二年六月 . 2 教学组织 理论教学环节

2

教学组织

理论教学环节 周学时 2 学 分 2

教师 高璐、胡艳萍、黄莹莹、苏冰等

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

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

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理解邓小平理论是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树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教学内容

导论:(2 学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知识要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知识要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

度。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知识要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4.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知识要点: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2 学时)

1.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知识要点:当代中国国情;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2.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知识要点: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3.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知识要点: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4 学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

知识要点:经济和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和体制。

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要点: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经济体制改

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3.中国的经济发展

知识要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

4.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

知识要点: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推动建立公

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4 学时)

Page 4: 思政部〔2012〕8号 - hfuu.edu.cn...期末考试:实践教学演讲、实践调查报告 (60%)。 模块建立或 更新时间 二〇一二年六月 . 2 教学组织 理论教学环节

3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知识要点:政治和政治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知识要点:人民民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治。

3.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知识要点: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的任务和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稳定。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 学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

知识要点:文化和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

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体制。

2.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知识要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

要任务。

3.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知识要点: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传承、借鉴与创新;推动中

华文化走向世界。

4.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知识要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4 学时)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

知识要点: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制度和体制。

2. 保障和改进民生

知识要点:民生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

3. 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知识要点: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的妥善处理;社会公平正义;收

入分配调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知识要点: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社会管理创新。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4 学时)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知识要点:生态与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2.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知识要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

量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

3.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知识要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的基本途径。

4.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知识要点: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Page 5: 思政部〔2012〕8号 - hfuu.edu.cn...期末考试:实践教学演讲、实践调查报告 (60%)。 模块建立或 更新时间 二〇一二年六月 . 2 教学组织 理论教学环节

4

第七讲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4 学时)

1.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概述

知识要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2.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

知识要点: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考验”;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危险”;党的执政能

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3.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知识要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

第八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4 学时)。

1. 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知识要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2. 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知识要点: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国的国际地位。

3. 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

知识要点: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当代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

4.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知识要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及内涵;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教学方式方法

本课程教学以教育部编订的指导纲要为教学基本遵循,采取专题式教学,把教材体系

转化为教学体系,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教师增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学术性,提倡启发

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要求学生课外自学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积极

参与课堂讨论,教师答疑解惑,多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启发学生思考,指导研究习作等。

参考资料

[1]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

[2] 傅立叶.傅立叶文集(1—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982 年版.

[3] 圣西门.圣西门文集(1—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985 年版.

[4] 欧文.欧文文集(1—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985 年版.

[5]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6 ]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M].北京:人

民出版社,1995 年版.

[7]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

选集》(第 1卷)、(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9]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见及其条件)《列

宁选集》(第 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10]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11] 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年版.

[12] 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

[13] 刘祖熙主编.东欧巨变的根源与教训[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年版.

[14] 贾祖强、李琮等主编.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重要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 年版.

[15] 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

Page 6: 思政部〔2012〕8号 - hfuu.edu.cn...期末考试:实践教学演讲、实践调查报告 (60%)。 模块建立或 更新时间 二〇一二年六月 . 2 教学组织 理论教学环节

5

[16]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

(教社科〔2010〕2号)

实践教学环节 学 时 4 学 分

教师 高璐、胡艳萍、黄莹莹、苏冰等

能力培养要求

为认真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使研究生在学

习期间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培养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

感,走正确成长的道路,并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

教学内容

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运用的调查和研讨。通过走访革命圣地、工农业生产先进

单位和特色行业,参观访问和进行社会调查,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开展讨论和座谈,

把握国情,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运用和成就。

2、根据研究生所学的环境工程专业,结合课程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章节

对合肥地区巢湖水资源、滨湖国家湿地公园和王小郢污水处理厂进行考察。将政治理论、

专业知识和社会认知有机结合起来,增强研究生对区情的了解和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方法: 案例讨论法(√ ) 实验法( )参观法(√)调查法(√)实习法( )练习

法( )探究法( )基于问题学习法(√) 互动法( ) 自主学习(√ )……

学习任务

1、外出参观访问。通过实践教学了解国情区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拓宽眼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题目。

2、学习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学术小论文的技巧和方法,在图书馆以及网络上查找与实践教

学相关的资料为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写作进行准备。

3、撰写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制作 PPT 在班级进行演讲。

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 PPT 演讲、提交实践调查报告。

参考资料

[1] 杜广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2]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述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报社,2005 年版.

[3]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疑难解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4]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Page 7: 思政部〔2012〕8号 - hfuu.edu.cn...期末考试:实践教学演讲、实践调查报告 (60%)。 模块建立或 更新时间 二〇一二年六月 . 2 教学组织 理论教学环节

6

附件二: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模块描述

模块名称 Introduction to dialectics of nature

模块编号

模块类别 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

适用专业 研究生

教材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年版。

模块简介

《自然辩证法》是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

法理论的教育,帮助硕士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了解自然界发

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硕士生的创新精

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和体系,掌握自然界和科学技术

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研究自然及其规律的方法,了

解把握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发展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掌握科

学思维方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科学创造力,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分析和处

理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预备知识 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知识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科学技

术史》、《自然科学概论》等课程的学习。

负责人 李继友

归属单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执行学期 第二学期

学分 1 学分

学习总量(学

时) 学习总量:18,其中:理论 14、实践教学 4。

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 40%,期考成绩占 60%。

平时成绩包括:① 考勤(20%);②课堂讨论(20%);

期末考试:实践教学演讲、实践调查报告 (60%)。

模块建立或

更新时间 二〇一二年六月

教学组织

理论教学环节 周学时 2 学 分 1

教师 李继友、朱凤琴、魏亚、金小方

Page 8: 思政部〔2012〕8号 - hfuu.edu.cn...期末考试:实践教学演讲、实践调查报告 (60%)。 模块建立或 更新时间 二〇一二年六月 . 2 教学组织 理论教学环节

7

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的新发展,吸收科学技术哲学、科学

技术史、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STS 等领域的新观点和新方法;

概括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分析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问题,评析有关社会发展与经

济建设中的重大事件和有影响的思潮。密切联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着眼于把握

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扩大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

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

要求课程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现本课程的交叉性质(哲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与思维科学相交叉),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

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的

学科内容,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自然辩证法与科

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19 世纪到 20 世纪中叶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传播与发展,

20 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

3.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现代化。建国初期,工业化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4.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学习自然辩证法意义,学习自然辩证法方法。

第一讲 自然观若干问题研究(4学时)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自然及自然观,自然观的基本类型,自然观的理

论地位及科学方法论意义,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学形式,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基本思

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古代希腊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中国古

代自然观及其基本特征,古代希腊自然哲学及自然观基本特征。

16 世纪、17 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机械唯物主

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重大贡献和局限性。

19 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

重大意义。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实践是人与自然联系的纽带,天然

自然,人化自然与人工自然,自然界的平衡和自然界的承载能力。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现代自然科的发展和系统自然观的产生。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基础,系统

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系统自然观确立的意义。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系统: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

特点,自然界物质系统的结构层次。

自然界的演化。自然界变化过程的不可逆性和自然的进化,自然系统演化的基本方式,

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

思想的基本特征。

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与科学基础。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 生

态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生态科学,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生态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Page 9: 思政部〔2012〕8号 - hfuu.edu.cn...期末考试:实践教学演讲、实践调查报告 (60%)。 模块建立或 更新时间 二〇一二年六月 . 2 教学组织 理论教学环节

8

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第二讲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若干问题研究(2学时)

1.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涵义及性质,科学的本质属性,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

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科学价值。科学价值,科学精神。

2.科学认识的形成

科学问题的提出。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科学问题及其分类,科学问题的来源,科学

问题的选择,科学问题的条件和转换,科研选题(科研选题的意义、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科研选题的一般程序)。

科学事实的获取。观察与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模拟实验中模型方法的应

用,观察实验中重要的认识论问题。

科学假说的形成。假说的形成标志科学问题的解答,经验定律型假说的形成方法,原

理定律型假说的形成。

3.科学理论的创立

创立理论的思维过程。

创立理论的语言。科学理论与科学语言,科学语言与科学理论的创立,科学语言的形

式化——人工语言。

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演绎方法,非演绎方法。

创立理论的思维形态。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顿悟——直觉与

灵感,创新思维。

4.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简单性评价。

科学理论的实验检验。对应原则与检验蕴涵,确证,否证,判决性检验,科学理论的

评价与检验的复杂性。

5.科学理论的发展

科学理论的累积式发展观。古典归纳主义的累积发展观,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发展观,

理论的应用、调整和修改。

科学理论的否证式发展观。理论的可否证性,科学发展的否证模式,科学的成长与进

步。

科学理论发展的社会历史观。范式与共同体,常规科学及其危机,科学革命与理论更

替。

第三讲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若干问题研究(2学时)

1.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技术的本质和特征。技术的本质,技术的特征。

技术的构与和分类。技术的构成,技术的分类。

技术的体系和结构。技术的体系,技术的结构。

2.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

现代技术认识的特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过程和科学、技术、工程的融合,技术认

与科学认识的区别,技术认识的基本程序,技术方法的特点。

技术的预测和评估。技术预测,技术评估的特点和程序。

Page 10: 思政部〔2012〕8号 - hfuu.edu.cn...期末考试:实践教学演讲、实践调查报告 (60%)。 模块建立或 更新时间 二〇一二年六月 . 2 教学组织 理论教学环节

9

技术方案构思和设计。技术方案的构思方法,技术方案的设计及其方法。

技术方案的试验和实施。技术试验的特点和类型,实施技术方案的方法与程序。

3.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技术价值。技术价值的概念及特点,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技术价值的特点及评述。

技术伦理。技术伦理的概念与形成,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技术发展的伦理建设。

技术社会观。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技术决定论,社会决定论。

4.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特点。技术创新的由来,技术创新的本质,技术创新的分类及特点。

技术创新的过程和机制。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的机制。

高技术及其产业化。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概念,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高技术产业化

的机制。

第四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若干问题研究(2学时)

1.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技术体制,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的进程,

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内涵与科技体制改革。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科学技术界的社会分层和互动,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科学共

同体与技术共同体。

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和社会规范。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

2.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特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科学技术社会化,科学技术业

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

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不平衡性。区域运行的不平衡性,过程运行的不平衡性,科学发

展的不平衡性,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

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保障。建立保障研发活动社会动行的机制,建立保障科学技术发

展的决策机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技术体制。

3.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新阶段。高技术产业群的兴起,新的社会思潮,走向知

识社会。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全

球化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发展模式的选择。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发展模式,面向知识经济

时代的国家竞争力,科学技术产、知识与创新发展。

4.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革命力量,中国现

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是发展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发展道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决定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现

代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中国发展的新道路。

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选择。科技发展战略,国家创新体系。

科学技术进步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建立信息技术体系及相应的信息产业结构,加速信

息化进程,开展生命科学技术、尤其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增强国家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Page 11: 思政部〔2012〕8号 - hfuu.edu.cn...期末考试:实践教学演讲、实践调查报告 (60%)。 模块建立或 更新时间 二〇一二年六月 . 2 教学组织 理论教学环节

10

第五讲 科学技术与创新型国家若干问题研究(2学时)

1.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经验,指出了中

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向科学进军,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号召向科学进军,目标是科学

技术前沿,努力接近于赶上世界科学发展的先进水平。

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毛泽东提出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已经成

为伟大运动。

自力更生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毛泽东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确定的根本原则是自

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2.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概括人类实践的新

经验和新成果,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

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科学技术主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

没有四个现代化。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指出要尽快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专家。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邓小平指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

域占有一席之地。

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成果,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任

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追踪科技前沿,填补科技空白。

3.江泽民的科学技术思想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指明了科学技术在先进生产力发展中

的关键地位和决定作用。

4.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

略。

尊重科学技术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大力发展民生科学技术。

5.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

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教学方式方法

本课程理论教学以教育部编订的指导纲要为教学基本遵循,采取专题式教学,把教材

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教师增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学术性,要求

学生课外实践学习,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撰写社会实践

报告等。

参考资料

[1]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2] 马里奥·邦格著.科学的唯物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年版.

[3] R.K.默顿.科学的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上,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3 年版.

[4] 许国志.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5] 尼科里斯·普利高津著.探索复杂性[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 年版.

[6] A·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2 年版.

[7] J·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2 年版.

[8] W.海森伯.物理学家的自然观[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0 年版.

[9] 邓小平.邓小平论科学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年版.

Page 12: 思政部〔2012〕8号 - hfuu.edu.cn...期末考试:实践教学演讲、实践调查报告 (60%)。 模块建立或 更新时间 二〇一二年六月 . 2 教学组织 理论教学环节

11

[10] 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年版.

[11] 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年版.

[12] N.玻尔.尼耳斯·玻尔哲学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9 年版.

[13] 张华厦.实在与过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

[14] 欧内斯特·内格尔.科学的结构——科学说明的逻辑问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年版.

[15] 郝柏林.从抛物线谈起——混沌动力学引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3 年

版.

[16] 卡尔·波普尔著.科学知识进化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97

年版.

[17] M.艾根(Manfred Eigen)、P.舒斯特尔(Peter Schuster).超循环论[M].上海:上

海译文出版社出版,1990 年版.

[18] 邓周平.论社会自组织研究方法[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 年第 3期.

[19] 邓周平.关于复杂现象的起源、描述和演化过程的哲学思考[J].大自然探索. 1998

年第 1期.

[20] 克劳斯·迈因策尔.复杂性中的思维[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2000 年版.

[21] 邓周平.系统论的哲学分析[J].系统辩论学学报,1995.

[22] 闵家胤.进化的多元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年版.

[23] 邱仁宗.实在概念与实在论[J].中国社会科学,1993 年第 2期.

[24]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

实践教学环节 学 时 4 学 分

教师 李继友、朱凤琴、魏亚、金小方

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基

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发现、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

活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及其方法论分

析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从而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并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

教学内容

1、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19 世纪到 20 世纪中叶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传播与发展,20

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

2、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现代化。建国初期,工业化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3、在实践中把握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方法。

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方法: 案例讨论法(√ ) 实验法( )参观法(√)调查法(√)实习法( )练习

法( )探究法( )基于问题学习法( ) 互动法( ) 自主学习(√ )……

参考资料

1、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年版.

2、龚育之.自然辩证法在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3、刘大椿.“自然辩证法”疑难解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演讲、实践调查报告。

教师 李继友、朱凤琴、魏亚、金小方

Page 13: 思政部〔2012〕8号 - hfuu.edu.cn...期末考试:实践教学演讲、实践调查报告 (60%)。 模块建立或 更新时间 二〇一二年六月 . 2 教学组织 理论教学环节

12

能力培养要求

一方面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把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点。另一方面是实践调查的自主

学习,侧重于了解本课程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着重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认

识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习任务

1、在学校图书馆查找课程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

2、在教师拟定的实践教学选题中找出自己兴趣的选题,围绕选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3、学习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的方法。

参考资料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2] 列宁选集》(1-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

[3]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年版.

[4] 拉兹洛.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版.

[5] 普利高津.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版.

[6] 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

[7] 龚育之.自然辩证法在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8] 刘大椿.“自然辩证法”疑难解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