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農業 - 國立中興大學nchuaec.nchu.edu.tw/docs/NO_101.pdf · 目 錄 興大農業101 02...

15
興大農業 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農業推廣中心 編印 2018 101 「產銷失衡」專輯 ◆「產銷失衡」專輯 農產品生產與行銷策略之探討—以臺中市柑桔產業為例 臺灣社區小農多元運銷之路 農業小知識Q&A 產銷失衡 國立中興大學農資學院技轉研發成果 遊樂園區綠地、道路及停車場樹木健康管理、維護及病蟲害診斷與鑑定服務技術 土壤及栽培介質線蟲相之分離、診斷與鑑定技術

Transcript of 興大農業 - 國立中興大學nchuaec.nchu.edu.tw/docs/NO_101.pdf · 目 錄 興大農業101 02...

興大農業

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農業推廣中心 編印

2018 期101「產銷失衡」專輯

◆「產銷失衡」專輯農產品生產與行銷策略之探討—以臺中市柑桔產業為例臺灣社區小農多元運銷之路

◆ 農業小知識Q&A產銷失衡

◆ 國立中興大學農資學院技轉研發成果遊樂園區綠地、道路及停車場樹木健康管理、維護及病蟲害診斷與鑑定服務技術土壤及栽培介質線蟲相之分離、診斷與鑑定技術

目 錄

興大農業目 錄

101興大農業

02 農產品生產與行銷策略之探討—以臺中市柑桔產業為例

張喬淳 簡立賢

◆「產銷失衡」專輯

07 臺灣社區小農多元運銷之路

蔡聖漢 簡立賢

11 產銷失衡

簡立賢

12 遊樂園區綠地、道路及停車場樹木健康管理、維護及病蟲

害診斷與鑑定服務技術

13 土壤及栽培介質線蟲相之分離、診斷與鑑定技術

◆ 農業小知識 Q&A

◆ 國立中興大學農資學院技轉研發成果

農產品生產與行銷策略之探討—

以臺中市柑桔產業為例

張喬淳 簡立賢*

一、摘要

農產品之生產過程,自然天候因素佔了相當

大的不確定影響,近年來農業輔導單位雖積極推

廣農業設施,降低影響與損害。多年生果樹因樹

勢高大或山坡地形,故無法興建農業設施,造成

產量與品質不穩定,相對影響價格與農家收益。

以去(2018)年為例,因無颱風來襲,導致氣溫

偏高,形成水果產期提早產量大幅增加,多類水

果如香蕉、鳳梨、水稻等均出現市場供過於求的

現象,又無完整的配套輔導策略,造成農產品交

易市場產生供過於求的現象,價格低迷,行情慘

不忍睹致使農民怨聲載道。每每此時,輔導單位

便提出應拓展國際行銷通路,發展加工品項與市

場等方向,但常因行政程序、品質問題與產品易

腐性,最後多淪為飼料原料甚至難逃耕除命運,

去年也不例外,往往造成農民對於政府調控市場

的能力大打折扣,喪失信心。因此,如何對長期

作物之水果品項,規劃全年性的生產與銷售策略

至為重要。

早年農民對於所生產農產品,行銷通路

為寄送至批發市場參與拍賣,或是由販運商至

產地與農民交易,但由於資訊不對稱與農民分

級不確實,間接影響其收益,近年隨著社會經

濟的轉變與國人生活品質的提升,消費型態朝

向都會精緻化以及個人化,農產品在銷售通路

與消費趨勢都有相當大的轉變。在銷售方面從

傳統的實體通路,轉變為網路銷售等新興銷售

通路發展比例逐年增加之趨勢。年輕化的消費

者對於健康與安全意識提高,對於農產品消費

需求的滿足,已由過去追求數量的增加到日漸

重視品質的提升,消費型態轉向精緻化與多樣

化,對於農產品的外觀、品質、營養、衛生、

安全等內涵,尤其關切。

二、產業現況

臺灣柑桔品種眾多,加上耐儲藏特性,供

貨期較長,具相當之發展潛力。以栽培面積依

序為椪柑(5,572公頃)、桶柑(3,175公頃)、

茂谷(1,655公頃),此3種柑桔產季由每年10

月至翌年的2月陸續採收,並可儲藏販售至4

月份。由於柑桔產季於年節前後,耐儲藏特性

加上取其「大桔大利」的寓意,為年節重要水

果。輔導國產水果建立品牌,在促使國產水果

以「品牌是品質的保證,品質是品牌的後盾」

的市場區隔策略來獲得消費者的支持,並產生

∗張喬淳為應用經濟學系博士班學生,目前任職於臺中市豐原區農會推廣部主任。簡立賢為應用

經濟學系副教授與農業推廣中心農推副教授。

興大農業

2 興大農業第101期

價差效益。以臺中市外銷水果品項為例,就以

椪柑數量最大,主要行銷國家為新加坡、馬

來西亞、汶萊等東南亞國家,並成功建立「臺

灣、臺中」品牌,消費市場辨識度高,成為當

地華人年節送禮最佳伴手禮。

國內市場上,農產品有無冠上品牌,在

產品獲利上有極顯著的差異。依據李朝賢等人

(2002)研究中指出:品牌水果的單位面積,果

園產值與收益均較非品牌水果果園為佳。品牌水

果在平均產量上雖較非品牌水果平均產量低,但

在平均單位價格較非品牌水果高平均產值較非品

牌水果高。范淑貞(2004)針對桶柑、寄接梨品

牌水果經營成本分析後也指出:品牌水果和非品

牌水果之純收益,每公頃品牌水果較非品牌水果

高出兩成。吳佩香(2005)指出農委會輔導的品

牌水果交易量佔共同運銷比率逐年增加,年平均

價差效益也相對提高,顯示品牌對於產品銷售與

效益均有正面效果。魯真、陳宏易(2001)對國

產品牌水果之消費者認知研究中瞭解,購買品牌

水果的消費者,對於品質較佳及具政府認證水果

的願付價格較未買過品牌水果的消費者高。張喬

淳(2014)對於國產水果的品牌形象與認證制度

進行分析後,發現兩項因素對於涉入程度高的消

費者會產生正面影響,顯示品牌形象確實對購買

行為具有影響。

臺中市在農產品國際行銷採「台灣、台中」

單一品牌,於國際行銷中區隔市場、建立消費者

忠誠度,為農民創造較高的收益。反觀國內市

場,臺灣西部新竹以南到台南以北地區多個縣市

均為柑桔產區,但卻各自建立品牌,導致最終市

場上同時出現同類產品卻以太多類似品牌銷售,

彼此特色不易辨識,無法協助消費者於高同質性

產品中做出符合需求的選擇,且造成農民間相互

競價,壓迫價格上升困難,廣告效益不彰,影響

農民後續採取品牌的意願,也導致「農產品無法

作品牌」的刻板印象。

品牌類型有:個人品牌、農場品牌、班

品牌、農會品牌、鄉鎮共同品牌、地區品牌、

無品牌。從行銷觀點而言農產品是一種商品,

需要有完備的促銷及流通通路。農民與產銷

班因缺乏資訊管道協助了解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與喜好,無足夠資金與人力資源從事產品品牌

的行銷。在如此條件下面對國外農產品的行銷

競爭,農民個人或產銷班欲建構農產品品牌,

更顯現出處境的弱勢。相對的,農民團體在品

牌與產品的行銷上具有組織健全、充裕資金、

較具地區代表性等特點,比個人或產銷班更具

有優勢及能力。產業間如能整合,共同擬定市

場拓展與產銷輔導措施,當可創造生產與消費

者雙贏策略。消費者認知上則受到分級、政府

認證、及包裝的正向影響。發現農產品建立品

牌是市場行銷的手段之一,品牌會因產業別及

品牌本身的特性而影響到產品價格及收益。因

此,政府農政單位可選擇適當質優且供貨穩定

的農產品,積極輔導相關農民團體以品質口碑

與銷售通路建立農產品牌,透過品牌能提升產

品的獲利與形象的功能,讓農民逐漸養成品牌

的觀念,進而愛護品牌,唯有從農民觀念與利

潤永續著手,農產品品牌才能逐步建立。

臺中市目前銷售市面的品牌椪柑相關資料

如表1所示,各農民團體品牌椪柑的國內銷售管

道模式,大部分以紙箱包裝透過農會共同運銷,

銷售方式有台北農產運銷公司拍賣、農民團體直

銷以及量販店販售等。銷售價格以椪柑圓周25公

興大農業第101期 3

農產品生產與行銷策略之探討—

以臺中市柑桔產業為例

上,品牌果農因經驗獲知品牌之價格有明顯偏高

者即佔了一半以上,顯示品牌因素不僅影響消費

市場的價格,其實對於生產者的行為也會產生正

向反應。

分為例之平均售價為每公斤74元,較非品牌每公

斤54元高出20 元,圓周27公分之平均售價為每

公斤70元,較非品牌每公斤60元,亦高出10元

之多。而對於品牌與非品牌椪柑價格差異之認知

表1:品牌椪柑產地、品質標準、規格

品項 品牌產地 品質標準 規格

椪柑、金碧、

欣燦、豐園、

金大班

豐原區、石岡

區、潭子區、

台中地區

同一品種,果型完整豐滿,成熟適度,色澤

橙黃亮麗,果面清潔,無腐爛,無壓傷,無

病蟲害及其他傷害。甜度11度以上。

1. 圓周25公分,250公克以上。

2. 圓周27公分,275公克以上。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產優良品牌水果品質規格標準及標示。

三、行銷策略發展

農民團體在推動地區品牌的產地條件構

面上,已具備基礎的條件與資源。生產結構方

面,對產地內農業產銷班進行輔導與管理,品

牌作物的生產管理技術與品質需具備一致性,

品牌名稱效益上已能讓消費者辨識產品類別,

並且為突顯與其他非臺中產地同質性產品的差

異,臺中品牌產品包裝採取小包裝或禮盒方

式,強調高品質與用藥安全的特性,因此可以

提升附加價值。

從消費者的需求創造產品差異化,提升消費

者的購買意願,創造經濟價值新主張,透過與競

爭對手的差異化,為消費者創造最大效益。具品

牌與經驗證之國產水果,強調具驗證標章之國產

水果對消費者之產品利益為健康、養生、安全等

功能之重要性,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價值是經由附

加價值所產生的效益,相對提供給消費者的產品

與服務也不同,所以除重視產品的創新外,必須

從目標顧客群的消費需求思考如何滿足消費者生

活形態與品味。

生活環境改善與社會富裕影響消費者對於產

品的需求滿足,不僅止於商品的使用價值,更重

視商品的內涵意義與象徵價值。國產水果的品牌

形象與認證制度已成功建立,應強化正面品牌態

度,增加對生態環境方面宣傳。強調消費具驗證

標章之國產水果可以減少生態環境的負擔,保障

消費者食用安全性與健康,加強永續發展經營理

念,藉以建立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明確形象,

採行差異化行銷策略維繫消費者品牌忠誠度,激

發消費者購買在地農產品的文化與情感連結,達

到有效區隔進口農產品的目的。

國產水果品牌形象確實能對消費者購買行

為產生正向的影響,然而國內同類農產品在命名

上大都十分接近,容易造成消費者的混淆,加上

供貨能力有限,銷售範圍有限,消費者即使聽過

買過也不能保證下次有貨,在替代性甚高的市場

中,消費者忠誠難以維持,品牌效應也就難以維

持。既以國產水果為主要訴求,品牌的名稱需要

具備可親近的特性,才能與消費者達到有效的溝

通。外包裝上應將品牌優點、識別標示、產品特

性、品質等清楚明瞭的標示。從消費者的內心開

興大農業

4 興大農業第101期

始,熱切且持續的保持互動,培養消費者對品牌

的熟悉與信賴,並藉由售後服務的問題解決與品

質安全的承諾來建立互信關係。達到符合現今消

費潮流,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與產品品質的要求,

冀望藉由創新的經營模式,提供消費者不同的產

品服務,思考如何提供更多元、方便的產品與服

務與非品牌及進口水果競爭。

為確保國產柑桔產業穩定成長,各部門須捨

棄單打獨鬥之傳統經營模式,而採行合作聯盟、

計畫行銷策略。為面對共同的進口農產品競爭,

有心參與的各成員應對於品質與產量做好規劃管

理,政府與農民團體則應協助開拓市場與銷售管

道,擴大市場需求,期以穩定品質與供貨能力建

立口碑,透過品牌建立市場形象,配合策略聯盟

形態發展,因應大環境趨勢變動,降低營運與市

場風險,方能出奇致勝。

參考文獻

1. 李 朝 賢 、 李 宗 儒 、 陳 淑 恩 、 鄭 卉 方

(2002)。品牌水果收益與經營管理之經

濟分析。企銀季刊。25(4),75-93頁。

2. 吳佩香(2005)。國產優良品牌蔬果品質

認證業務推動成果。農政與農情,162,

48-51頁。

3. 范淑貞(2004)。桶柑、寄接梨品牌水果

經營成本調查。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

報 ,55,33-39頁。

4. 張喬淳,(2014)。品牌與涉入程度對消

費者購買國產水果意願之影響,國立中興

大學農企業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5. 謝俊雄、彭克仲、林豐瑞(1998)。「建

立國產果品品牌與其市場區隔之策略研

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計畫報告。

6. 陳世芳、高德錚(2003)。台中地區重要

蔬果產銷班建立共同品牌意願之研究。台

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80,1-12頁。

7. 魯真、陳宏易(2001)。國產品牌水果之

消費者認知研究。農業金融論叢,46,357-

382頁。

網路文獻

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網頁,網址:http://www.

coa.gov.tw。

興大農業第101期 5

農產品生產與行銷策略之探討—

以臺中市柑桔產業為例

椪柑分級選別機械作業 外銷包裝作業

臺中市優質椪柑評鑑1 臺中市優質椪柑評鑑2

臺灣臺中椪柑禮盒(外銷品牌包裝)

椪柑加工品-蜜柑橘瓣

興大農業

6 興大農業第101期

一、臺灣小農的市場挑戰與組織運銷

我國於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

後,農業已依循承諾逐漸開放,然而政府為了維

護國內農業的發展,因應進口農產品低價競爭,

近年來注重以國產優質農產品為主的加工與行銷

策略,然而由於種種因素,全國優質農特產品的

行銷整合體系遲未建立,難以發揮替農業加值的

拓展效果。

目前國產農特產品經過政策輔導,也希望

強化行銷現代化、優質經典產品開發及採取地產

地消發展來因應市場的趨勢。部分經典優質農特

產品,如台灣好米、品牌茶葉、梅酒、鳳梨酥、

苦茶油、海宴漁產品等已經逐漸嶄露頭角,受到

消費市場的重視。不過由於產銷工作未能內部整

合,國內各農會及農民團體所推出的國產農特產

品不勝枚舉,每項都稱自己是「優質」,導致市

場產生資訊疲勞,難以繼續擴大行銷規模,並發

展更能滿足消費需求的利基產品,導致我國農

特產品的加值體系未臻完善。以農會為例,各農

會處於單打獨鬥的情形非常普遍,其供銷部門缺

乏全面資源整合,無法有效提高業績及營運,導

致一般農民的農特產品淪為不定點的流動展售型

態,其收益與發展更是受限。

建立全國優質農特產品的行銷整合體系可以

透過行銷優勢的建立,直接積極推動通路發展、

臺灣社區小農多元運銷之路

蔡聖漢 簡立賢*

特色產品開發,並支持地產地消的順利發展。鄰

近先進國家日本為因應全面經貿自由化,農業政

策重要的發展項目包括行銷通路發展、特色產品

開發、地產地消促進等,除了發展具特色之農特

產品供應鏈與產品加值,同時結合農村旅遊的消

費需求,開發在地食材的特色餐飲及伴手禮品市

場,以充分展現農特產品行銷優勢與成果。

現代化行銷服務體系要塑造出國產優質農特

產品供應鏈價值,需要結合文化與體驗行銷、高

科技加工技術、精品組合銷售,因此,為整合各

地特色農產品發展潛力,若干農會開始協助當地

農民成立有組織的「農村社區小舖、農民直銷站

及農夫市集」,以展現新型態的行銷體系,透過

新的交易平台發展在地優勢。換言之,利用各種

跨業可配合資源,透過逐步國內具備優質與消費

需求之特色農產品項,整合開發、合作、促銷與

管理等工作,建立新農業加值系統。因此本文就

以「農村社區小舖、農民直銷站及農夫市集」為

例,說明政府輔導臺灣農業如何透過這些新交易

平台提供多元化銷售管道,提升運銷效能,達到

擴大銷售管道與展現優質農產品的目標。

二、我國農村社區農產品銷售據點推動

策略與成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於102年5月訂定

「輔導試辦農夫市集及農民直銷站執行方案」,

∗蔡聖漢為應用經濟學系博士班學生,目前任職於臺中市霧峰區農會。簡立賢為應用經濟學系副

教授與農業推廣中心農推副教授。

興大農業第101期 7

臺灣社區小農多元運銷之路

輔導類型分為假日戶外型「農夫市集」及平日室

內型「農民直銷站」二種模式。農夫市集為利用

假日於人潮聚集地(如觀光景點)設置定期定點

市集,提供在地小農銷售自產農產品,及與消費

者「面對面行銷」互動管道。農民直銷站則於現

有農民團體超市設置農民直銷專櫃,提供小農平

日常態銷售管道,讓消費者可以看得到生產者照

片或產品簡介等生產資訊。

104年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透過資源

整合,再將其分為社區小舖、農民直銷站及農夫

市集三種類型,讓設立之經營主體更可透過由小

至大的方式,逐漸增加參與農民數及農產品多樣

化。由於社區小舖初期設立時可整合各農村閒置

空間因此可有效降低投入經費門檻,因此鼓勵更

多的農民團體投入設置營運。隨著經驗累積後收

益逐漸增加,經營主體也更有信心擴大參與農民

數及農產品品項,成為具有規模的「農民直銷

站」,發展更為穩健。

相關產銷平台與組織成立後,結合「地產地

消」行動,以下列兩種方式推廣行銷在地農產品也

就是時令食材。首先鼓勵行銷在地食材:利用農村

在地特色食材,依時令或季節辦理宣傳活動,活絡

消費市場,並透過各銷售據點聯合行銷,協助解決

短期水果、蔬菜、雜糧等產銷問題。其次再建立多

元行銷模式:由管理單位與在地農民契作,以市場

多元需求為目標,供應少量多樣化品項,結合銷售

據點供應鄰近餐廳、學校、機關員工團膳在地食

材,透過食育推廣,鏈結在地小農,主打在地口

味、新鮮安心,創造在地品牌,與進口農產品區

隔,建立多元行銷模式。

三、農村社區農產品銷售推動成果與特

針對農村社區所產的農產品,在107年底政

府已輔導設置農民直銷站15處、農村社區小舖34

處及農夫市集8處,共計57處,社區結合農民數

超過3,000人,並創造出10位以上年收入百萬農

民,體系創造超過2億元以上營業額。目前,農

村社區農業主要商業運作特點有下面數點:

1. 建立多元管道:除提供小農於實體店面販售

之外,並建置農產品銷售據點O2O(Online To

Offline)商務平台,藉此虛實整合增加小農多

元行銷通路效益,提高平台知名度與購買便利

性。

2. 發展供應食堂:結合農村小舖或農民直銷站產

品,供應當季農產品至毗連食堂的田媽媽餐廳

作為特色食材供應料理,並於食堂內介紹食材

溯源、農民介紹及應用料理等。結合食農教育

與在地文化,形成產業結合模式,增加農業產

銷附加價值。

3. 結合活動行銷:將農產品結合國際藝文場展、

運動賽事、地方文化與信仰活動,發展具在地

特色農產品品牌,如「平安蕉」與世大運宣傳

結合,即收到相當好的迴響,顯示結合文化、

藝文、運動等主題共同推動臺灣在地優質農產

品拓展國產農產品行銷,成效非常顯著。

4. 整合產售系統,提升上架訓練教育:未來除協

助小農於實體店面上架販售之外,並將提供虛

擬通路行銷的經驗,藉此讓農民學習虛實整合

的行銷模式,以養成小農經營與組織管理多元

化管道的能力。藉此平台建立,各農民生產點

除了可販售其本身特色農產品外,據點間更可

相互調度農產品,深化供貨與風險承擔能力,

強化經營面向,進而達到小農、運銷體系、消

費者及政府多贏的成果。未來可望導入「農再

2.0虛實整合平台」體系,透過區域物流提升

農產品附加價值。

5. 推動異業結盟:支付模式上,首度與悠遊卡公

興大農業

8 興大農業第101期

司跨界合作,發行「鮮享農YA」卡,為悠遊

卡公司首次與農業合作的產品,特別用於作為

農村社區小舖、農民直銷站等行銷據點商業交

易使用。透過此支付系統,可使末端消費更便

利,有效透過據點增加,提升銷售額,幫助更

多在地小農增加能見度。在實體銷售活動上與

長庚醫療體系跨域合作,在高雄院區設置健康

蔬果定點展售市集,提供院區看診民眾及員工

採購在地可溯源農產品,透過這個活動,可創

造每年300萬元以上營業額。另外,該體系更

可配合醫院專業的營養規劃提供在地健康食材

選擇,開發患者、銀髮族、學童及一般上班族

的健康便當與食譜,透過企業共同合作,增加

產品銷售。

6. 發展技術合作:為提升參與農民之生產技術,

平台亦與中興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及嘉義大學

合作辦理經營據點行銷人員銷售技巧訓練與農

場生產技術管理教育等各項專業課程,期使透

過此合作模式,穩定整體農產品供貨品質與

產量,有效對銷售的農產品安全進行把關,

強化消費者對此體系信任度,並積極接觸市場

擴大銷售,讓經營朝產品多元化發展。並與各

農業專業大學系所之專家學者結合,針對市場

需求,改善農村社區小農生產經營模式,落實

在地特色農業地產地銷發展。透過各界資源整

合,導入專家學者及企業的力量,協助農村社

區小農生產經營模式改善,朝向在地特色農業

地產地銷發展,以便能夠有效提高農場整體收

益。

7. 呼應環保訴求:生產也不忘記對環境保育的關

心與支持。協助農民與平台整體設計形象標

示,導入環保包材,在設施與生產上強調節

能節水、鼓勵改用節能保鮮設施,充份支持友

善農產品的價值。透銷售據點企業識別系統

(CIS)的導入,可發展減塑、環境永續、環

保、節能減碳等永續目標,彰顯臺灣農業發展

友善環境的普世價值。

四、結語

隨著國人對於環境與食品安全的關心,國內

農夫市集的數量近年來不斷增加及成長,如臺北

希望廣場、宜蘭大宅院友善小農市集、臺北248

農學市集、新竹竹蜻蜓綠市集、竹南有機農夫市

集、臺中興大有機農夫市集、MIT興大驗證農產

品市集、臺中合樸農學市集、嘉大有機農產品市

集、高雄微風市集、屏東縣有機農夫市集、臺東

鐵道有機農夫市集等已逾28處。根據瞭解,臺

灣以「農村社區小舖、農民直銷站及農夫市集」

模式透過設立銷售據點,推動農村社區農產品對

外的銷售,對於增加農民組織與優良農產品的曝

光機會,直接提高收益確有助益。因應國內生產

規模小,品項多所可能造成的高交易成本,未來

應朝整合農村社區農產品銷售據點,強化農民直

銷站經營管理能力,增加銷售農產品項與參與農

民數量,透過收益與社會肯定的理由,有效凝聚

供貨社區成員及在地產銷產業業者等利益關係人

的向心力,透過在地友善小農等各類產業有效連

結,形成社區支持型農業,逐步導入餐廳、食堂

採用在地食材,並輔導與各企業異業結盟,期使

此體系邁向更多元化的行銷,集結更多農民,整

合更多元在地農產品,形成農民直接面對市場的

銷售據點,透過在空間與服務上區隔進口農產

品,讓在地農產品的價值得以凸顯,協助臺灣優

質農特產品有效展現。

興大農業第101期 9

臺灣社區小農多元運銷之路

新北小農直銷站活動 興大農夫市集

花蓮市農會農民直銷站活動 世大運與文化結合之平安蕉活動

與長庚醫院結合之異業結盟活動

興大農業

10 興大農業第101期

「失衡」,言下之意就是「失去平衡」,而

產銷失衡,簡而言之,就是生產的供給數量與需

要的購買量兩邊不對等,進而導致價格在量過多

時,呈現偏低,在銷不夠時,呈現走高的現象。

那為何會失去平衡?從學理上,以某一種

產品為例,市場是由對這產品有消費需求的買方

與生產這種產品的生產賣方兩股力量所構成,這

兩股力量會對這項產品在不同價格下表現出願意

購買或生產的意願。在市場平衡(或是說供需均

衡)時,就是指:「能夠賣(供給)的數量等於

願意買(需求)的數量時的市場狀態,這個沒有

存貨的結清狀態,雙方也會同時決定一個你情我

願願意接受的價格。」

以蔬菜為例,購買者因為要維持支出不變,

所以當價格高些時也許會少買些;但是對已經付

出成本的菜農而言,單價高當然表示多賣利潤就

可以多些,供貨意願就會高些。所以兩邊出價高

低與交易意願強弱會影響交易量與價。價格過高

則購買意願低而供貨多,但價格走低時,又會變

成消費意願高但是供貨意願低的不平衡狀況。買

的婆婆媽媽希望低價,但賣的農民(或是菜販)

則期盼高價,本是人世常情,因此市場產銷不在

平衡點上,本就無須大驚小怪。

但是什麼因素會讓雙方願意達成共識,盡

快完成交易呢?是市場競爭。這個考量是趨使買

方提高價格,賣方降價求售的最主要因素。因為

如果買方不提高叫價,標的物就會被其他出高價

的買家買走,如不提價,當天就可能兩手空空而

歸;反之,如果賣家堅持價格不容協商,那就難

保顧客不會被其他願意折讓價格的商家給半路攔

截了。如此,買的人與賣的人都知道有其他參與

者的競爭,因此在時間與產品有限的考慮下,就

會願意嘗試調整價格,一上一下之間,大家就可

農業小知識Q&A—產銷失衡

簡立賢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副教授

能達成成交,這也就是所謂透過「價格」這隻看

不見的手讓市場買賣順利完成,失衡的過剩或不

足迅速消失的理由。

近年來市場資訊透明,網路發達,不同市

場中各項農產品價格與數量的差距很容易被放大

檢視,失衡的狀態讓人不安,也造成許多社會

的紛擾。國內現行對應政策分為兩種,第一是從

管理生產的農民供給面著手:藉由控制生產面積

與供貨量措施來管理價格,例如目前農業委員會

所推動的「生產登記制」與「保價緊急收購」均

是。另外,則是建立市場新通路、倉儲或是物流

中心,提高暢貨速度,藉貿易、儲存或是加工等

職能,將次級品或是過量生產品引導離開國內市

場,以減緩因為各地同類農產品同時出貨爆量,

所導致價格出現急遽下跌的結果。

由於價格是農民、商販與消費者決定數量

的主要參考,因此生產(種植)面積、存貨、貿

易、替代品、通路、預期心理、自然災害、政府

政策等影響農產品價格的主要因素,都有可能導

致產銷出現失衡,而讓價格短期產生明顯波動的

結果。

社會大眾需要瞭解國內農產品產銷失衡的

原因,主要是由於生產管理與市場消費分析還有

改善空間,導致隨機生產過多,有效需求不足而

起,市場效率不彰或是惡意操縱實非主因。若政

策上不能對症下藥,還是服膺「壓歲錢政策」單

方面透過情商供給面配合來理解買方願付價格與

賣方價值追求,混淆商品行銷價差與農民所得穩

定的目標,又刻意要求所有農產品均應如民生主

食品一般平價供應,那麼這些良善的「維穩」政

策其實極可能正在為下一個產銷失衡進行鋪陳,

不可不慎。

興大農業第101期 11

農業小知識Q

&A—

產銷失衡

遊樂園區綠地、道路及停車場樹木

健康管理、維護及病蟲害診斷與

鑑定服務技術

研發成果

技術內容

中文摘要

台灣近年來特別是台中市,已發生多起停車場或公園景觀樹木倒伏而壓到汽

車及行人的案例,由於事件發生時並無颱風或驟雨,且樹木亦呈現枝葉繁茂而卻

無風自倒,追究其原因乃因樹木已罹患根部腐朽病菌或褐根病而不自知,樹幹內

部長期被掏空且應力結構遭受破壞而倒塌,其影響公共安全甚鉅。而此類罹病樹

木外表仍是枝葉茂密絲毫無異狀,但樹幹已千瘡百孔隨時有倒伏的可能性,宛若

藏於遊樂園區之不定時炸彈,影響公共安全甚鉅,實有迫切需要進行全面性的遊

樂園區綠地、道路及停車場樹木健康檢查,並定期維護管理,以收防微杜漸及防

患未然之效。

國立中興大學農資學院農業推廣中心樹木保護團隊成員均來自本院植物病

理系、昆蟲學系、森林學系、農藝學系及園藝學系多位學有專精的教授所組成,

對於樹木病蟲害及栽培管理有多年的實務經驗。近年來常協助在地台中市政府農

業局林務自然保育科、建設局公園管理科、景觀工程科及工務大隊進行受保護老

樹、公園綠地及停車場樹木、行道樹病蟲害診斷、鑑定及樹木養護管理等多項事

務,成效相當良好。因此本技術的目的則在於推廣「遊樂園區綠地、道路及停車

場樹木健康管理、維護及病蟲害診斷與鑑定服務」此技術,並且針對遊樂園區、

道路或停車場之景觀樹木定期維護管理及提供樹木病蟲害診斷、鑑定及栽培管理

服務,以提供技轉廠商參考。

研發人員:農業推廣中心 顏志恒 副研究員

聯 絡 人:農業推廣中心 顏志恒 副研究員 04-22870551~22

     農業推廣中心 莊天心 研究助理 04-22870551~31

國立中興大學農資學院技轉研發成果興大農業

12 興大農業第101期

土壤及栽培介質線蟲相之分離、

診斷與鑑定技術

研發成果

技術內容

中文摘要

因應台灣因各項新興農業產業的蓬勃發展,田間土壤及所使用各式各樣的

栽培介質也日益繁多的前提下,土壤及栽培介質線蟲相之探討有其必要性及急迫

性。而植物寄生性線蟲研究屬於植物病理學的一環,但和其他植物病原例如真

菌、細菌或病毒相比較卻難以深入研究,其原因是自土壤及栽培介質中分離出之

不同種類的植物線蟲,若不具備基本鑑別不同植物線蟲的能力,則將無法分辨出

具有威脅性之線蟲種類,也因為如此「土壤及栽培介質線蟲相之分離、診斷與鑑

定技術」是如此重要。此技術包括從土壤及栽培介質分離植物線蟲(改良式柏門

氏漏斗分離法、蔗糖梯度離心法及懸浮網篩分離技術等)、植物線蟲之診斷與鑑

定(利用外部形態特徵及檢索表等)、不同種類植物線蟲的區分與辨別(植物寄

生性線蟲、腐生性線蟲及獵食性線蟲等)等等,務使受培訓之廠商員工最終能具

備有清楚分辨植物寄生線蟲的能力與技巧。

研發人員:農業推廣中心 顏志恒 副研究員

聯 絡 人:農業推廣中心 顏志恒 副研究員 04-22870551~22

     農業推廣中心 莊天心 研究助理 04-22870551~31

國立中興大學農資學院技轉研發成果

興大農業第101期 13

國立中興大學農資學院技轉研發成果

◆本刊以推廣中興大學農資學院研究成果及農業先進相關新知,傳播農業

知識,俾助農業發展為宗旨。

◆主要閱讀對象:農業相關單位之工作人員、農民及對農業有興趣之民

眾。

◆主要邀稿對象:興大農資學院教師與各農業研究單位學者專家。

◆文稿性質:本刊為推廣性、科普性刊物,以實用及平易之說明式文章

配合實際圖片為主,請儘量避免深澀專門用詞。引用文獻請務必載明出

處。

◆稿長:以三千字到五千字(約4~5個印刷頁)為原則。

◆稿酬:每千字650元,因經費有限,稿酬最高5,000元/篇。

◆文章內容由作者自行負責,譯稿請先行徵得作者與原出版單位同意並註

明出處(請註明:本文翻譯自○○○期刊○卷○期○○頁,○年○月○

日出版,並經徵得作者與原出版單位同意)。請勿一稿兩投。除錯別字

外,本刊對來稿原則上不作任何刪改,若有修改必先徵詢作者同意。排

版後送請作者校對。

◆來稿請寄402台中市興大路145號中興大學農業推廣中心。

若有任何問題或建議,請電:顏志恒 副研究員

04-22870551#22或校內分機400#22,email:[email protected]

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農業推廣中心

校  長/薛富盛

院  長/詹富智

主  任/王智立

主  編/顏志恒、周明儀、陳昕榆

地  址/台中市興大路145號

出版日期/中華民國107年12月

排  版/財政部印刷廠

稿 約

興大農業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