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

Post on 28-Jul-2020

26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一、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

一、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一) 微课、翻转课堂学习

1. 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暨互联网资源获取高级研修班通知

②武汉培训回执

报名回执表

---------------------------------------------------------------------

为方便专家了解学员构成,优化授课,改进课程结构,请尽量详填此表。并发送至报名

邮箱 18511288918@163.com 此表可复制添加。王老师:18511288918

单位名

参会总

人数我单位派( )名人员参加会议

*负责

老师

*姓名 *性别 *职务/职称 专业 *手机号码 *邮箱

是否住

宿□是 □否 标间: 间 住宿时间

月 日至

月 日

是否

拼房□是 □否

注意

事项

1.回执表格中,带*栏为非常重要,必须填写,便于我们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付款方式和是否住宿,食宿费用自理,如不便打√,将所选项标红或加粗亦可。

3、我们提示您:出门请携带身份证,保管好您所带财务,并请您提前预定好返程票,

以免延误行程。

备注

说明

参加本次培训的单位请详细填写报名回执表,于会前一周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会务组,由会

务组发送报到通知。

(二) 微课、翻转课堂实践材料

1.(科学教育)微课、翻转课堂实践材料

(1)杜学佼:制作水果电池

1 《制作水果电池》教学设计

2 《制作水果电池》公开课新闻稿

附:○1 《制作水果电池》教学设计

科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科技制作》

《制作水果电池》教学设计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杜学佼

一、学情分析

水果电池贴近生活,科学性和趣味性较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科学知识应用于

生活之中。学生通过高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相关的化学知识,但是还不能把理论知识运用

于实际生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制作水果电池等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水果可以制作电池以及水果电池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

通过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和科学创新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制作活动,体验运用常见物品和所学知识开展科学创新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制作水果电池,理解水果电池的原理

四、教学材料

手电筒、电池、柠檬、西红柿、导线、锌片、铜片、发光二极管、实验盘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具体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

活动

导入

出示手电筒:打开手电筒开关,让电筒的电珠亮起来,

让学生描述怎样让小电珠亮起来的?取出电池,小电珠能亮

吗?引出水果电池,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用生活化的材

料吸引学生兴趣。

教学

环节具体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二)

活动

过程

1.展示水果电池

教师展示所做的水果电池,连接二极管,发出光亮,让

学生看到水果可以制作电池。

2.解释水果电池的原理

教师提问:为什么水果可以制作电池,使二极管

发光呢?仔细观察,水果电池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回答:水果中含有果酸等酸性物质,水果电池

由锌片,铜片,水果组成。

教师评价总结:水果电池由正极、负极、果酸溶

液组成,正负极金属的活泼性不同,锌片较为活泼,容易与

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发生反应,产生电子。当用导线将二极

管和水果电池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时,电子由锌片一端流向

铜片一端,形成电流。

3.介绍活动材料

铜片、锌片、柠檬、西红柿、导线、发光二极管

4.介绍活动步骤及注意事项

PPT 展示并讲解:

①将水果揉搓,使其出汁较多;

②将铜片、锌片分别插入水果两端

③用导线将铜片、锌片与二极管连接起来,注意

二极管正负极不要接反了。

5.分发灵敏电流计,检查电路有无电流及测量电

流大小,为了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提示学生可将

几个水果串联起来。

引导学生思考

水果电池的原理,培

养学生的积极性和

逻辑思维能力,通过

制作水果电池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合

作能力,以及激发对

科学的兴趣。

(三)

活动

总结

1.由水果电池延伸解释常用电池的原理

2.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收获

让学生深入理

解电池的原理,将课

堂所学知识应用到

生活中,达 到学

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

环节具体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四)

活动

拓展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制作水果的方法,课下用其他水果,

如橙子、苹果、梨来尝试制作新的水果电池。

开拓学生的知

识视野

附: ○2 《制作水果电池》公开课新闻稿

点燃科技之光 见证新教师成长

本站讯【通讯员 周洋】新教师是我校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与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不

断提高新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给新老教师搭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

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开展了“新教师汇报课”活动。6月 17 日该活动走进初等教育

学院,杜学佼老师在实训楼 205 实验室进行了一堂探究式学习的汇报课。督导办孙凌毅教授、

余荣珍老师、初等教育学院徐明院长、陈培成副院长、杨梅老师随堂听课。

杜学佼老师教授的《科技制作》课是初等教育学院理科专业的基础实践课,注重学生

的动手操作和探究学习。本次课的主题是“自制水果电池”。杜老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手电

筒创设情境导入,接着引导学生结合物理知识分析“水果电池”的原理,在制作的过程中杜

老师设置了多个探究的问题,让各个小组讨论,寻找解决的办法。经过多次的探索和尝试,

各小组终于成功的制作了水果电池,迎来那一闪来之不易的亮光。

随后各位听课老师对汇报课作了点评,总结了活动中的亮点,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

见。其中孙凌毅教授说到:“本节课体现了科技制作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操作性三个特点,

整个课的设计层层递进,具有很强的探究性”。本次汇报课活动,不仅带给了新教师展示自

我的机会,还为新教师搭建了成长的舞台。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可以提升新教师的素质,让

新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快乐自信。

课堂现场

杜老师演示点亮水果电池

学生制作水果电池

老师们评课

(2) 方赛军:“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与案例分析

1 教学案例:三国演义视频片段

2 教学课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与案例分析

3 教学录像:“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与案例分析_clip

○4 教学设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与案例分析。

附:○4 教学设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与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自然地理学》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第一部分“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与案例分析》教学设计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方赛军

一、教材分析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

平运动。本节课《热力环流》主要讲述的是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原理和案例分析,这是大气

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其内容是继续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同时也是学习大气水平运动

的基础,还为本章后面几节学习“气压带和风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季风环流”“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的成因”等做好铺垫,这些知识都是“热力环流”的具

体体现和知识延伸,所以“热力环流”奠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

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第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的还不牢靠;第二,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

联系起来;第三,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所以,学生会感到很难把

握整个大气知识的思维线索,感到这些知识与应用无关。生活中学生对许多的自然地理现象

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总的来说,学生对大气的了解,总是

感到既陌生又熟悉。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

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部环流问题,达

到知识拓展的目的。

2.能力目标

本课遵循由提出问题→板图分析热力环流过程→多媒体演示→归纳概括热力环流过程

→给出实际生活案例→应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

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对“城市风”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学生的动手的活动,激发

学生亲自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以及应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山谷风、海陆风和城市风等现象。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具体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新课

多媒体呈现出当日全国各地气温分布图,让学生了解到地表

温度的冷热差异,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用生活化的材料

吸引学生兴趣。

(二)

分析

热力

环流

原理

首先,板书板图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由于

地表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有了空气的上升和下

沉,进一步引起同一个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导致空气的水平

运动,从而形成完整的环流圈。

其次,展示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动画,将形成过程直观完整

的呈现出来。

再次,引导学生讨论,并绘制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图,总结热

力环流的原理。

对于热力环流形

成过程这一难点内

容的突破以教师的

讲解为主,学生辅

助进行相应的练习

巩固。

(三)

分析

热力

环流

案例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并能够熟练的运

用该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案例:山谷风、

海陆风和城市风。其中山谷风的案例是以影视视频的形式展现,

让学生结合视频材料来分析;海陆风的案例是让学生自己动手

来画环流方向,并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城市风则是在前面两个

案例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来完成。

让学生根据所学

知识探究生活中的

地理知识,达到学

以致用的目的。

(四)

教学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脉络: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

冷却→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

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大气垂直、水平运动构成地区

间的热力环流。

帮助学生厘清所

学内容,形成比较

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

拓展

运用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结合历史典故“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来

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课下继

续寻找生活中关于热力环流的案例并进行分析。

开拓学生的知识

视野,增加地理学

习的生活性。

六、板书设计

热力环流

○5 《热力环流》评比

(3) 方赛军:测量当地经纬度

1 测量当地经经纬度课件

○2 测量当地经纬度实验教学设计

附:○2 测量当地经纬度实验教学设计

《测量当地经纬度实验》教学设计

一、课程说明

《自然地理学》是科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测量当地经纬度实验是结合理论学习的实训

活动。该实验分为室内设计实验方案和室外实地测量两个环节。其中设计实验方案需要两个

课时,第一课时设计测量当地纬度方案,第二课时设计测量当地经度方案;实地测量时间选

择在 12 月 22 日(冬至日)前后。

二、教学理念

测量当地经纬度实验是继第一章“地球”理论学习之后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对前面所

学的地球自转和公转等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同时,经纬度作为某个地区的位置坐标,它与人

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开展测量当地经纬度的实验,

对巩固教材知识,突破教学难点,掌握实践技能,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都具有

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进一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及其变化规律;

进一步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差异及其计算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日影长度的测量,培养地理观测能力和实践能力;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北京时间、地方时差的含义及相关计算方法,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和地理计算能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测量当地经纬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的兴趣,感知地理学的价值;体会小组合

作的乐趣,培养探究实验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方案;实践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学校所在地的经纬度,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引入课题。

(二)分析实验目的,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三)讲解实验原理,通过板书板图让学生掌握某地的纬度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以及某地的经度与当地地方时的关系。实验原理虽然是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内容,但是要将原

理应用到实验活动中对于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实验原理的讲解需要花费一些时间。

(四)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地点,给学生提供设计实验方案的线索。其中实验器材主要

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获取的材料,例如,卷尺、粉笔等。并且事先已经准备好放在学

生的抽屉里。

(五)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1.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各小组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和实验地点设计各

自的实验方案来测量当地的经纬度。要求实验过程清楚明了,实验方法科学有效。在各小组

的设计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呈现出该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

键的因素(小组怎样分工、如何选取标杆、标杆怎样竖立、测量的时间段、计时时间间隔、

如何确定影长等),帮助学生改进实验方案。

2.小组选派 1-2 名代表上台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方案,做汇报交流。同时,要接受

其他小组的质疑,并做出解答。在各个小组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使质疑讨

论更加有效。

(六)梳理总结实验方案

在各个小组进行汇报、质疑和解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和概括,梳理出相对完善的

实验方案。

1.选择合适的时间前往操场(12:10—12:40);

2.选取合适长度的标杆(2 米);

3.选取合适的时间间隔(2 分钟)标记杆子的影长,并记录时间;

4.比较观测的影长,找出最短的影长和当时的时间;

5.处理分析数据,计算经纬度;

当地纬度=直射纬度+(90º-arctan 标杆长度/最短影长);

当地经度=120º-(北京时间-当地时间)/4 分钟

6.误差分析,改进实验方案。

标杆是否垂直竖立;计时是否准确;测量长度的误差;标杆长度的选取是否恰当;计时

的时间间隔是否合适;最短影长的确定是否准确等等。

附表 1:

标杆影长变化记录表

序号 北京时间 影长(厘米) 备注

附表 2:

小组实验方案设计表

探究问题 设计方案 进一步修正

探究一

标杆选取多长

标杆怎样竖立

如何确定影长

探究二

测量的时间段

计时时间间隔

(4) 学生教学活动

1 15 科教华科附小听课

2 15 科教南湖二小听课

3 初等教育学院第二届科技制作大赛方案

4 初等教育学院第二届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方案

5 初教学院第二届科技制作比赛

6 初教学院第二届科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

附:○1 15 科教华科附小听课

走进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本站讯【通讯员:蔡宇娟 杜学佼】4 月 29 日星期五,我们 15 科教的同学们,在方

赛军老师和杨梅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参观学习。

首先是 2016 年武汉市小学科学新秀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两节课的内容分别是摆的

研究和传热比赛。这两节课都是十分有趣的实践探究课。通过这两节优质课,我们更深的感

触到:科学课主要是实验论证和科学论证。一节实验探究课,最重要的就是猜测部分。要关

注学生怎样想,学生怎样表达,他们是否有陈述他们的理由。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边玩边

学,并且能更深刻的体会到科学的乐趣。

十一点左右我们又跟随老师参观了华科附小的校园。教学楼的每一层都展示着他们丰

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并且他们用各种各样方式的展示了一些科学小知识。

参观完毕后,我们又去了一个教室。大家有幸听到华科附小的陈老师为我们介绍他们

学校的一些科学活动。大家观看了附小自己制作的观鸟视屏和日全食的视屏。不得不说,大

家都被科学的魅力所折服。

一上午的时光匆匆流去,充实而又满足。我们都喜欢这样的环境与氛围。我们更会为

了这样一份科学教师的事业,努力学习更多知识,多参与科学活动去锻炼自己,把科学的乐

趣带给更多的孩子们。

优质课展示

华科附小教室

华科附小教室

感受科技

合照

附:○2 15 科教南湖二小听课

师生齐参与 教研促成长

本站讯【通讯员:朱政 杜学佼】4 月 20 日早晨 7 点半,15 科教班全体同学在校门口

集合,准备去南湖第二小学去观摩一节他们的科学课。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欢快的交

谈着,大家都对杨梅老师组织的这次活动非常期待。

八点一刻左右,我们在班主任杜老师的带领下分批到达了学校,接着排队进入学校。

学校的一位老师接待了我们并且引导我们进入了观摩教室。此次是武昌区组织的教研活动,

除了我们,还有各个小学的科学老师都参加了这次的科学教研课。“关于摆的研究”是这次

教研课的内容。主讲老师通过让每小组同学们实验观察 10 秒钟摆能够摆动多少次,让学生

们研究影响摆摆动的因素,并提出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十分钟后,学生们踊跃发言,每个

小组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之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通过所学知识排除他们不正确

的观点,得出结论。观摩课结束后,大家又一起观看了几位其他老师的上课视频,最后进行

研讨。这次教研课后同学们发现现在的小学教育方法中比起我们原来上小学的时候已经有很

大的不同。现在的教育方法最大的保留了孩子们的自我思考空间,比起原来的灌输式方法有

了很大的改进。可见现在的教育积极的着力改革和创新。

课后我们还参观了南湖二小的校园,校园里整洁有序,从教室窗口望过去,可以看到

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脸,他们正在认真的听课呢。教学楼下孩子们天马行空的画画作品也不

禁让我们勾起了童年的回忆。不一会,到了学生做广播操的时间了,我们驻足观看了孩子们

的广播体操,整齐的动作,灿烂的笑脸,充满了朝气。我们发现他们在体操之前还会做一套

弟子规操,可见学校对传统教育的重视,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感受颇多,也加深了对科学课堂的认识,以后我们会继续努力,朝

着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方向前进,前进,前进。

附:○3 初等教育学院第二届科技制作大赛方案

初等教育学院第二届科技制作大赛方案

一、大赛意义

为促使初等教育学院广大学子深入理解科学技术,激发其对科学制作的兴趣,提高我院

师范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特举办初等教育学院第二届科技制作大赛。

二、参赛对象

2014 级科学教育专业、2014 级数学教育专业、以及对科技制作感兴趣的 2014 级语文教

育专业的学生。

三、比赛时间

6月 12 号(星期天)下午 14:00-16:00(由于端午节放假,星期天补星期五的课)

四、比赛地点

实训楼 205 科学实训室

五、比赛安排

1.14级科教和数教各班级每个班推选5个团队(每个队2人),共15个队(30 人), 由

班长统计好报名表,报给杜学佼老师。14 级语教的同学自行组队找杜学佼老师报名。后附

参赛报名表。

2. 报名截止时间 5 月 29 号晚七点。参赛选手请及时加入“478274475 科技制作大赛

交流群 ”,方便交流沟通。

3.比赛内容现场公布,参赛选手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科技制作。最后由评委

会进行评分。

4.各团队请自行准备基本工具:剪刀、小刀、透明胶、双面胶、彩笔。其他制作材料

统一提供。

六、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共设:一等奖 1名;

二等奖 3名;

三等奖 5名;

优秀奖若干名。

七、大赛指导委员会

大赛指导委员会由院系领导、教研室主任、专业课老师,以及各班班主任组成。

组 长:徐明、贺汪波

副组长:陈培成、孙旭东、杨梅、吴坚、杨翔

成 员:祁昕、程宝仪、方赛军、付丽银、罗攀、杜学佼

八、评分标准

1.创新性。作品立意要新颖,是原创的或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创新和改进的实 物。

作品应体现动手能力,体现作者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权重 25 分)

2.科学性。作品的构思、设计、制作和成果符合科学原理;材料上更节省,性能上更优

越,使用上更方便;充分利用新方法、新技术创作作品。(权重 25 分)

3.艺术性。作品应该是小学生身边的科学,是改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东西。作

品在设计、制作、美工上要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可视性强。(权重 20 分)

4.实用性。作品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更方便,作品应尽可能接近生活、生产实践,有一定

的实际价值。(权重 20 分)

5.节约性。作品应该是充分利用日常物品和材料制作,应充分体现节约思想和环境保护

意识。(权重 10 分)

如有相关问题请咨询杜学佼老师(联系方式:15927250542)。

初等教育学院(公共课部)

2016 年 5 月 22 日

附:参赛报名表

初等教育学院第二届科技制作大赛参赛报名表

附:○4 初等教育学院第二届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方案

初等教育学院第二届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

教学技能大赛方案

一、大赛意义

为提高我院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为下半年全省和全国的教学

技能大赛做准备。特举行我院第二届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

二、参赛对象

2014 级和 2015 级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

三、比赛时间

决赛时间:6 月 2 号(星期四)下午 14:00-16:30

四、比赛地点

北校区 A 栋教学楼 301 微格教室

团队名称 团队成员 班级 联系方式

爱因斯坦队张三 ××× ×××

李四 ××× ×××

五、比赛流程

本次大赛分初赛和复赛两个环节。初赛由各班在班主任老师指导下进行,于 5 月 27

号之前完成,并推荐 4 名选手参加决赛。

为了真正落实“以赛促练”的目的,对于参加决赛的选手将安排专门的老师“一对一”

予以指导。复赛由两个班 8 名选手组成,选手自行准备好教学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课件、

教具等),授课时间为 15 分钟,少于 13 分钟扣 5 分,超过 15 分钟也将扣 5分。

六、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共设:一等奖 1名;

二等奖 2名;

三等奖 3名;

优秀奖若干名。

为获奖的选手和指导老师颁发荣誉证书予以表彰。

七、大赛指导委员会

组 长:徐明、陈培成

副组长:贺汪波、孙旭东、杨梅

成 员:祁昕、裴毓华、麦青、曹琼、方赛军、杜学佼

八、评分标准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进行评价:教师仪容仪态,要求符合标准,无夸张动作和不

雅行为;黑板板书,要求字迹清秀,整齐,大方;教师授课,要求普通话流畅,发音较标准,

富有表情;教师开展课堂活动,要求组织有序,无混乱现象;课堂互动,要求教师富有感情,

能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具体细则见附件(评分表)。

如有相关问题请咨询方赛军老师(联系方式:18062064525)。

初等教育学院科学教育教研室

2016 年 5 月 20 日

初等教育学院第二届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评分表

选手姓名 合计得分

序号 项目 要点 权重 得分

1 教态衣着整洁;精神饱满振奋;动作协调;自然大

方。5

2教材

处理

备课充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关键点抓准;挖掘提炼概括到位;取舍合理;吸收

新知识、新成效果好;逻辑性强;系统性强。

10

3教学内

内容熟悉;内容、观点正确;进度符合要求;

容量、信息量足够;深度、广度把握适当。15

4教学

语言

用普通话教学,语言简洁易懂,音量高低、速

度快慢适中,抑扬顿挫富有节奏;肢体语言运用适

当,风趣幽默,有一定艺术感染力。

10

5

板书

(含课

件)

无错别字;字的大小、轻度适中;工整规范、

排列整齐;板书与口述配合协调;设计、布局合理,

有美感。

5

6教学

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选用适当的教学方

法;注重双边关系,互动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因

材施教;讲解清晰、透彻;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及技

能、技巧、综合素质提高;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

导及思维能力培养。

10

7

课堂与

组织结

课堂组织严密,纪律良好;结构紧凑严谨,气

氛活跃;教学时间配合合理;学生应变能力强;师

生双边互动良好。

10

8教学

环节

导入新课自然新颖;授课重点突出、概括性、

规律性强;讲练结合,知识巩固,应用较好;小结

注重规律,提炼、升华到位;作业布置适量。

10

9 创新教学创新精神强;教学方法大胆创新求异,效

果明显;体现教改精神,具有教学特色;其他创新。5

10教学

效果

学生接受程度的观察;学生思维状况的反映;

学习掌握情况的测试;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能

力。

20

附:○5 初教学院第二届科技制作比赛

向上吧!科技之梦

本站讯【通讯员 杜学佼 杨天慧】2016 年 6 月 12 日下午两点,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初

等教育学院第二届科技制作大赛拉开序幕。

本次大赛中,我们邀请了徐明院长,陈培成副院长,杨梅老师,罗攀老师,祁昕老师,

杜学佼老师,方赛军老师等老师作为评委,为参赛选手的科技作品及作品意义讲解,作出评

判打分。本次比赛选题为“水火箭”,一共有 15 个参赛小队,每个参赛小队都有自己的队

名。

选手们各展其才,把他们的智力成果精彩地展现出来。在比赛现场,队员们齐心协力,

各有分工。他们的创作热情让原本凉爽的制作室升温,比赛作品的创新性让许多同学眼前一

亮,有的运用雕刻蝴蝶来说明蝴蝶效应,万物都有相应的联系;有的运用队名进行对应作品,

展示梦幻的童话世界;有的设计一个萌萌的哆啦 A 梦,告诉我们一切都有可能,只要我们敢

想。这些敢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观众。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队员们为评委

及观众带来了一场想象的较量,向我们展示一个科技制作的世界。

科技制作比赛一共进行了 2 个小时,每个队的参赛作品拥有不同外形、寓意的水火箭

都一飞冲天。本次比赛中,初教学子展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水火箭精神——面对未来,勇往

直前,永不退缩!向上吧!水火箭!

制作现场

制作现场

选手介绍作品

选手介绍作品

放飞水火箭

放飞水火箭

优秀奖

三等奖

二等奖

一等奖

附:○5 初教学院第二届科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

初教学院第二届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圆满完成

本站讯【通讯员 杜学佼 尹忆涵】2016 年 6 月 2日,由科学教育教研室举办的初等

教育学院第二届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决赛圆满落幕。担任此次大赛的评委有徐

明院长、贺汪波书记、陈培成副院长、裴毓华老师、麦青老师、罗攀老师、杜学佼老师和方

赛军老师。参加决赛的有来自 14 和 15 级科学教育专业的 12 名选手,他们在比赛中的优秀

表现受到了老师们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在讲课过程中,通过选手们的一言一行和所讲授的课程可以看出,他们是经过了精心

准备,才这么自信从容中站在这三尺讲台,也看到得出他们要为人师的认真负责的态度。生

动细致的讲解配上有趣合理的实验,展现出选手们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和综合素质,当然,

这其中,指导老师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最后,徐明院长表示,此次比赛,选手们的表现让她感到很开心,她希望能有更多的

同学来参加这样的比赛,争取有更大的进步。此次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技能大赛不仅为初教

学院推选出后备的优秀授课人才,而且也有力促进了其他专业发掘人才和储备人才的发展。

参赛选手

参赛选手

参赛选手

参赛选手

(3) 杨梅:种子的结构

1 第 2 章 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2 第 2 章 种子和幼苗教学课件

附: ○1 第 2 章 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第 2 章 种子与幼苗第一课

种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1. 能够说出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三个部分组成。

2. 能够说出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区别。

3. 能够独立解剖和观察种子,并体会用科学的语言、图文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 能够分析小学科学课文《种子的萌发》。

5. 通过学生种子的结构及功能,体验生命现象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及各个部分的作用。

正确的记录方法。

2. 教学难点:种子内部结构的识别

【工具与材料】

工具:每人一个生物解剖器、放大镜

材料:浸泡的蚕豆和玉米种子、碘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学生欣赏种子贴画,提问“这些画是由什么做成的?”学生回答是种子。教师出示发芽

的种子图片,提问“为什么种子会发芽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种子的结构及其作用。(板

书课题:种子的结构)

二、 观察蚕豆种子的结构

1.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浸泡好的蚕豆种子,提问“要观察蚕豆种子的结构,我们该怎样

观察?”

2.师生讨论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师总结观察蚕豆种子的方法。

观察方法:由表及里,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

观察步骤:(1).取浸软的蚕豆种子,观察种子的外形——种皮上的种脐。(种子成熟后,

脱离种柄在种皮上所遗留下的痕迹。它是种子从母体获得营养的通道。)

(2)试探种皮的坚韧性,想一想种皮的作用。

(3)解剖蚕豆种子,剥去种皮,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轻轻分开两个豆瓣。

(4)观察时首先区分胚芽和胚根,中间相连的部分是胚轴。

(5)两片豆瓣是两片子叶,想一想它的作用。

记录方法:文字、画图、拍照。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剖观察并记录。

4.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蚕豆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种皮上有种脐、种孔,胚包括胚根、

胚芽、胚轴和子叶四个部分。(板书)

三、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浸泡好的玉米种子,提问“玉米种子的结构又该如何观察呢?”

2.师生讨论确定观察方法。

(学生的答案会和蚕豆的差不多,但玉米种子的种皮和蚕豆不一样,因此观察方法会不

同)

提问“玉米种子的种皮能撕开吗?”学生回答不行。

追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将玉米的种皮打开呢?”学生回答,有人会想到用刀切。

追问“怎么切?”学生会比较模糊,教师示范玉米种子纵切的方法。

追问“切开后,和蚕豆种子一样吗?”“怎样来观察里面的结构呢”

教师讲解用滴加碘液辅助呈现内部结构。学生对内部结构并不能识别,由教师讲解。学

生会在随后的“种子萌发”实验中观察到。

3.学生分组观察并记录。

学生按照讨论的方法观察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对玉米种子内部结构不能分辨,

重点指导)

4.学生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5.教师引导总结玉米种子的结构。

四、 对比蚕豆种子结构和玉米种子结构,总结

种子的结构。

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

五、补充讲解种子的其它两种类型

1.有胚乳的双子叶种子-蓖麻的种子结构。

2.无胚乳的单子叶种子-慈姑的结构。

六、解读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种子的萌发》

1.本课的每个活动:(1)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2)如何研究的?(研究方法)

(3)研究的现象是什么?

(4)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2.教材为什么选择蚕豆、黄豆和油菜的种子?能不能用其它种子代替?

3.课文中的结论为什么说“像蚕豆这样的种子一般包括种皮、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

2. (数学教育)微课、翻转课堂实践材料

(1) 《鸡兔同笼》教材分析(吴坚)

1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材分析

2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课件

附:○1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实训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

方程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 通过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材分析的实训,进一步让学生认识

到教材分析的重要性,提高分析教材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任务一:大约一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

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雉(zhi)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

雉兔各几何?

1. 创新方法——化繁为简

师: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是什么?这道题怎么解决呢?

预设:画图法、枚举法、列表法……

交流研讨,创新方法——化繁为简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8个头,从下面数,有 26 只脚。鸡和兔各有

几只?”

2. 学生尝试探究,寻找方法。

3. 全班交流汇报

(1)列表法:

(2)画图法:

(3)假设法:如果笼子里都是鸡。

如果笼子里都是鸡,就有 8×2=16 只脚,比题目中

少 26-16=10 只脚。

那么需要用兔换鸡,一只兔比一只鸡多 2只脚,有

10÷2=5只兔。

所以有 8-5=3 只鸡。

(4)介绍《孙子算经》中的算法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35 个头,从下面数,

有 94 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古人的算法是让头的数量和脚的数量对应起来进行思考。

(5)其他方法

预设 1:

每只动物都抬起两只脚,一共抬起 8×2=16 只脚。

那么,26-16=10 只脚,全是兔子的。

所以有 10÷2=5只兔,有 8-5=3只鸡。

预设 2:

把鸡翅膀也看成两只脚,那么每只动物就都有 4 只脚。

共有 8×4=32 只脚。

那么就多出来 32-26=6 只脚,多出来的是鸡的脚。

所以有 6÷2=3 只鸡,有 8-3=5 只兔。

预设 3:

让兔子有两个头,那么一个头就对应两只脚,共有

26÷2=13 个头。

那么就多出来 13-8=5 个头,也就是兔子的数量。

所以有 8-5=3 只鸡。

(二)任务二 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 P103《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思考:渗透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教材

全班交流汇报

1.数学思想方法:化繁为简的思想、分析比较归纳、数形结合(几何直观)、假设思想等。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

方程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猜测的过程,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有序

思考,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体会用假设法的逻辑性和一般性。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任务三、本课用什么教学方法?写出教学设计。(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2) 《定积分的应用》教学设计(王小平)

(3) 《高数项目》教学设计(王小平)

(4) 《函数极限定义》教学设计(占晓军)

(5)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黎静芳)

附:(3) 《高数项目》教学设计(王小平)

项目教学教案

项目教学名称:函数最值的计算方法

项目教学目标:(结合项目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确定)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函数的最值与极值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明确闭区间[a,b]上连续函数 f(x)在[a,b]上必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3)掌握用导数法求有关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和步骤.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了解开区间内的连续函数不一定有最大、最小值.

(2)会求闭区间上连续,开区间内可导的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情感和价值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的区别和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任务:

1. 会求在闭区间上连续,开区间上可导的函数最值.

2. 确定函数最值的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最值问题,并求解函数的最值.

项目教学过程:

一、通过项目任务,铺垫导入

1. 项目任务问题一:

如图 1,有一长 70cm,宽 48cm 的矩形铁皮剪去四角小正方形后折成一个无盖长方形铁

盒,求铁盒的最大容积?

解:如图 2,设长方体的高为 xcm,体积为 Vcm3.题目实际求当 x 为多大时,V 最大?并求这

个最大值.

由长方体的高为 xcm,可知其底面两边长分别是

(70-2x)cm,(48-2x)cm,(0≤x≤24). 所以体积 V 与高 x 有以下函数关系

V(x)=(48-2x)(70-2x)x=4(24-x)(35-x)x

接下来应怎样解决这样的函数关系式,得出想要的最大容积?

图 2

图 1

70cm

48cm

2.项目任务问题二: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常常会遇到求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使材料最省、时间最少、

效率最高等问题,这是否可以归结为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任务新知

1. 我们知道,在闭区间[a,b]上连续函数 f(x)在[a,b]上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

问题 1:如果是在开区间(a,b)上情况如何?

问题 2:如果[a,b]上不连续一定还成立吗?

2. 如图 3,在闭区间[a,b]上函数 f(x)有哪些极植点?

在闭区间[a,b]上函数 f(x)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什么?分别在何处取得?

3.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求函数 f(x)在闭区间[a,b]上最值的关键是什么?

问题归纳:设函数 f(x)在[a,b]上连续,在(a,b)内可导,函数极值不一定是最大值或

最小值,最值与区间端点处取值有关,求 f (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如下:

(1)求 f (x)在(a,b)内的极值;

(2)将 f (x)的各极值与 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

最小值.

4. 项目任务辅助题:求函数 y=x4-2 x2+3在区间[-2,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y′=4 x3-4x,令 y′=0,有 4 x3-4x=0,解得:x=-1,0,1

当 x 变化时,y′,y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2(-2,-1

)-1

(-1,0

)0

(0,1

)1

(1,2

)2

y′ - 0 + 0 - 0 +

单调性 ↘ ↗ ↘ ↗

y 11 2 3 2 11

从上表可知,最大值是 11,最小值是 2.

思考:求函数 f(x)在[a,b]上最值过程中,判断极值往往比较麻烦,我们有没有办法简

化解题步骤?

图 3

设函数 f(x)在[a,b]上连续,在(a,b)内可导,求 f(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

步骤可以改为:

(1)求 f(x)在(a,b)内导函数为零的点,并计算出其函数值;

(2)将 f(x)的各导数值为零的点的函数值与 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

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解法 2:

y′=4 x3-4x,令 y′=0,有 4x3-4x=0,解得:x=-1,0,1.

x=-1 时,y=2;x=0 时,y=3;x=1 时,y=2.又 x=-2 时,y=11,x=2 时,y=11.

故所求最大值是 11,最小值是 2.

三、运用新知,解决项目任务

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项目任务问题一中铁盒最大容积问题.

解:由 V(x)=(48-2x)(70-2x)x=4(24-x)(35-x)x,

V’(x)=4(3x-28)(x-30),令 V’(x)=0,得驻点 1 2

2830 0 24

3, ( , )x x ,不必考虑.

由于28

8 3 59 248 03

( ) ( ), ( )V x x V ,所以28

3x 是 V(x)在(0,24)内

的唯一驻点且是最大值点,必是 V(x)在(0,24)内的最大值点. 因此,当小正方形的边长

为28

3时铁盒的容积最大,最大为

379456

27.

通过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以后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常常会遇到求在什么

条件下可以使材料最省、时间最少、效率最高等问题,这些都是可以归结为求函数的最大值

和最小值的问题. 从而项目任务问题二得到解决.

四、归纳小结,回顾项目新知

1.在闭区间[a,b]上连续函数 f(x)在 [a,b]上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

2.求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最值的方法与步骤;

3.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值的关键是对可导函数使导数为零的点的判定.

五、项目教学设计说明

本项目旨在加强学生运用导数的基本思想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即利

用导数知识求闭区间上可导的连续函数的最值,这是导数作为数学工具的具体体现.

1.由于学生对极限和导数的知识学习还谈不上深入熟练,因此项目教学中从直观性和

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经验,遵

循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努力实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2.关于项目教学过程,对于本项目的教学任务:求闭区间上连续,开区间上可导的函

数的最值的方法和一般步骤,求生活中最值问题的优化方法及相关问题. 层层递进逐步提出,

让学生随着项目任务走入新知,师生共同探究解决,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

力性.

3.在项目教学手段上,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得数学知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

接受;任务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关于项目教学法,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愉快地学习,本

项目任务实施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数学教学

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教学全过程中.

附:(4) 《函数极限定义》教学设计(占晓军)

《 x 函数极限定义》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坚持“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采

用信息技术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深度融合数学软件和数学探究活动;基于国际教育家维

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适应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数学语言化能力。积极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引导学生在体验中

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逐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切实

构建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不怕艰难,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

神。

二、教学内容:

x 时函数极限定义(高等应用数学§1.2)

(一)教材分析

极限是高等数学重要的概念,是研究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可积性等的基础。极限概

念非常抽象,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使得刚进入大学的高职高专学生一接触到高等数学就遇到

了拦路虎,直接影响学生们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现有教材注重理论的讲解,缺乏直观的

感受。

(二)内容分析

1.本次课主要讲解 x 时函数极限的定义

2.几何画板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极限的涵义,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观察

归纳能力。

(三)学情分析

1. 我授课的对象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大一学生;

2. 学生对函数、函数图形有一定的理解。

3.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觉得数学理论枯燥乏味,比较喜欢直观可以实际操作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 x 函数极限的概念

2. 掌握利用函数图像判断极限。

3. 了解几何画板软件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对函数直观图形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归纳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体验利用数学软件的快乐与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2. 纠正“数学无用论”的偏见;

3. 体会数学以不变应万变的魅力及源于实际、高于实际、用于实际的科学价值与应用

价值。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x 函数极限定义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讲授、比较、观察、讨论

(二)教学手段

网络、ppt、几何画板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流程图

(二)教学过程具体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

学生活

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

以中国古代著名的《庄子-天下篇》中的“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引入提出极限的概念,进而提

出刘辉“割圆术”,提出问题:1、内接正多边形的边

数一直增大下去,它的面积是否会不断增大?

2、边数一直增大,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与外接圆的面

积有何关系?

3、最终内接正多边形面积能否与外接圆的面积相等?

教师讲

解数学

史以及

中国古

代著名

例子,

提出问

题。

聆听讲

解、思

考 问

题。

引 出 学 生

们 的 民 族

自豪感,对

所 学 内 容

产生兴趣,

从 而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动力。

设计意图:结合上述结论,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概括出函数极限

的定义。以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升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抽象思

维能力。

抽象概括

创设情境设计意图:提出《庄子-天下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事不

竭”语句以及刘辉割圆术引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

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设计意图:根据斯金纳的“小步子”学习理论,采取了启发、探究式的

教学方法,化难为易,由简入深。指导学生动手,在几何画板上直接画

出刘辉割圆术的图形,并可以通过参数改变正多边形的边数让学生观察

圆的周长与正多边形周长的变化趋势,并得出一个初步结论。

分析问题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画出各种函数图形,引导学生根

据初步结论分析各种函数图形,比较异同,进而进一步巩固结论。培养

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深入探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

学生活

动设计意图

(二)分析问

在几何画板中引

导学生画出割圆

术的图形:

1、按“alt+=”

键,调出计算器,

输入“360°÷”

(“°”由单位按

钮输入)

单击计算器的“数

值”按钮

单击“新建参数”

按钮

将新建参数的对话框改为下图:

单击新建参数的对话框的“确定按钮”后,单击计算

器上的“确定按钮”,再调出计算器,计算 n-1。画出

点 A 和点 B,如下图所示:

教师指

导学生

操作几

何 画

板 ; 鼓

励学生

积极开

展 讨

论;引

导并组

织学生

合作探

究得出

初步结

论。

思考老

师提出

的三个

问题,

跟随老

师操作

几何画

板,并

积极开

展讨论

和 辩

论,主

动探索

问题答

案。

根 据 斯 金

纳的“小步

子”学习理

论,采取了

启发、探究

式 的 教 学

方法,化难

为易,由简

入深。指导

学生动手,

在 几 何 画

板 上 直 接

画 出 刘 辉

割 圆 术 的

图形,并可

以 通 过 参

数 改 变 正

多 边 形 的

边 数 让 学

生 观 察 圆

的 周 长 与

正 多 边 形

周 长 的 变

化趋势,并

得 出 一 个

初步结论。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

学生活

动设计意图

6、让 B 点,绕点 A 旋转“

360 60n

”,得 B,连接

BB 。如下图所示:

二、深度迭代

1、同时选取点 B、“n-1=5”;

2、按住 Shift 键不放,单击菜单“变换”→“深度迭

代”弹出如图 5的迭代对话框;

图 5

3、单击工作区中的点 B,使图 5中“初象”下面框中

的问号变成 B,单对话框中的“迭代”按钮。

4、本例至此基本完成,选取工作区中的参数 n,用小

键盘上的“+、-”键可以改变 n 的大小。

引导学生操作,按住键盘“+”号后,正多边形变数不

断增加,正多边形的周长有何变化;

得出初步结论:边长不断增多,正多边形周长无限接

近于圆的周长。

(三)深入探

把上述问题抽象到函数范畴,在几何画板上画出(可

以事先准备好)六中函数的图形:

1.1 给出六类具有代表性的函数并观察其图像特征

教师利

用几何

画板演

学生听

讲,观

察函数

画 出 各 种

函数图形,

引 导 学 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

学生活

动设计意图

①xy 2 (代表 yx , 总趋势变大)

②xy 2 (代表 yx , 总趋势变“小”)

③ xy 13

④ xy 13

⑤ xxy sin (代表 yx , 的趋势为无序上下波

动)

⑥ xxy sin

结合先前得出结论观察六类函数图像特征:从以上六

类函数图像可以观察到,在 x 时,函数③④⑥

具有渐趋稳定性,函数①②⑤不具有这种性质。

示六种

函数的

图像,

引导学

生观察

函数图

形的变

化 趋

势。

图像,

结合初

步结论

思考问

根 据 初 步

结 论 分 析

各 种 函 数

图形,比较

异同,进而

进 一 步 巩

固结论。培

养 学 生 观

察问题、分

析 问 题 的

能力。

(四)抽象概

结合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 x 函数极限定义:

在 x 时,若函数 )(xf 越来越趋向(或接近)于

某一个值 A,则函数在 x 这个变化过程中具有收

敛性,该值就是函数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的极限,记作

Axfx

)(lim

函数极限的定性概念:

若 x ,有 Axf )( .Axf

x

)(lim

需要强调的是函数的趋势稳定性,即收敛性。

在 x 时,若函数 )(xf 不趋向(或接近)于某一

个值 A,则函数在 x 这个变化过程中不具有收敛

性,或说该函数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是发散的。

教师适

当 引

导,组

织学生

发言,

进行点

评。

学生发

言,产

生不同

观点的

交锋,

纠正,

补充、

归纳、

总结。

结 合 上 述

结论,引导

学生归纳、

概 括 函 数

极 限 的 定

义。以实现

从 具 体 到

抽 象 的 升

华,培养学

生的归纳、

概 括 和 抽

象 思 维 能

力。

七、特色与创新:

通过历史事例,创设情境;引入几何画板让学生实际操作,活跃气氛;采用演示文稿,

节省了板书和时间;采取了启发探究法,突出重点;使用软件,突破难点;充分利用网络资

源,积极开展讨论、评价和自主学习。具体体现在:

(一) 教师角色

教师通过分析、引导和启发学生在思考、讨论、体验和探究中帮助学生理解极限的概念。

该过程体现了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教学过

程的设计者,以“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现代教学理念。

(二) 教学内容

除了上课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还帮助学生掌握几何画板这一数学软件,对学生以后从事

小学数学教学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比较和观察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突出了重点;

将数学探究、信息技术(几何画板软件)和数学概念进行了有机融合,突破了难点;培养了

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数学史提升了学生数学素养,培养了学

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并有助于养成不怕困难,踏实细致、严谨科学的学习习

惯。

(四)互动方式

积极讨论交流、自主动手实际操作、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随机指导新型互动方式。

八、预期效果与反思

(一)预期效果

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氛围浓厚,消除学生怕数学的心理障碍,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激发了学

生后续学习的欲望。

(二)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高职数学老师,学生底子薄,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信息技术与数学概念的

有机结合则是解决问题、突破难点的最有力的工具。因此,每一位高职数学教育者要把信息

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

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附:(5)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黎静芳)

项目教学教案

授课人:黎静芳

项目教学名称:鸡兔同笼问题

项目内容:《小学培优竞赛分类题典》P153 第四章应用题,第五节鸡兔同笼问题,例 1、例

2、例 3、例 4、补充题

项目教学目标:(结合项目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确定)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基础】掌握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方法,即运用假设的方法,都设成鸡或兔会有

相应的头数和脚数,然后与实际作对比,通过调整鸡或兔的只数使数目与实际吻合,从而得

到所求问题的答案。

2.【培优】在掌握了以上基本解题思路前提下,对类似的变式题能找到与鸡兔各数量的

对应关系,通过迁移,找到解题规律。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灵活运用对应、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等多种解题方法,不断开拓解题思路,提高解题

能力。

2.根据评价标准,学会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3.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3.情感和价值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项目教学任务

通过五道“鸡兔同笼”例题,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鸡兔同笼应用题的一般解法、变式题的转

化思路、较复杂题的解题策略。

项目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渗透化繁位简的思想,体会用假设法逻辑性和一般性。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项目教学过程

一、项目的准备

1.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共 5 个小组,每组 7-8 人),每组指派组长 1 名,负责

将授课的专题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并在小组内先探讨和试讲。

2.教师准备:

(1)为每位学生准备课堂模拟授课评价标准 1份。

(2)为每位学生建立授课评价档案,用来记录学生的授课情况,包括日期、专题、优缺点

及进步状况、等级。

二、通过项目任务教师导入:

1.内容精要

“鸡兔同笼”是著名的中国古算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今有雉兔同笼,上有

35 头,下有 94 足。问雉兔各几何?”

顾名思义,“鸡兔同笼”是指若干只鸡、兔放在同一个笼子中,除了已知每只鸡有 2只

脚,每只兔有 4 只脚以外,还可以得到下面一些数量信息:(1)鸡的头数,(2)兔的头数,

(3)鸡的脚数(4)兔的脚数(5)总头数(6)总脚数。

这些数量之间彼此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即已知其中的几个数量可以确定出其他的所有

数量。《孙子算经》中提到的“鸡兔同笼”是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几只的问题。

举例如下:

2.教学示范

例 1:今有鸡兔若干只,共有头 35 个,脚 94 只。问鸡、兔各几只?

解法一:假设 35 个都是鸡头,则应有脚:35×2=70(只)

比实际少:94-70=24(只)

说明其中有一些是兔子

调整:每用 1 只兔换走 1只鸡,可增加 4-2=2(只)脚

所以共有兔子:24÷2=12(只)

共有鸡:35-12=23(只)

解法二:(金鸡独立)假设每只鸡一脚站立,每只兔两脚站立。此时站立的脚数是总脚

数的一半:94÷2=47(只)

47 只脚与总头数的对应关系是:鸡头对应 1 次(鸡脚 1 只站立),兔头对应 2次(兔脚

两只站立),故

兔的只数为:47-35=12(只)

鸡的只数为:35-12=23(只)。

3.引导:

今天我们学习的“鸡兔同笼”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培优、竞赛的内容。解题时需要我

们运用假设的方法,都设成鸡或兔会有相应的头数和脚数,然后与实际作对比,通过调整鸡

或兔的只数使数目与实际吻合,从而得到所求问题的答案。

对类似的变式题能找到与鸡兔各数量的对应关系,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形成

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三、项目任务分解。

1. 项目任务一由一位学生模拟讲授

鸡、兔共有 27 只,兔的脚比鸡的脚多 18 只,则兔有多少只?

2. 项目任务二由第二位模拟讲授

鸡兔同笼,共有头 51 个,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的 3倍多 4只,那么笼中共有兔子

多少只?

3. 项目任务三由第三位学生模拟讲授

面值为 5 角和 8角的邮票共 30 张,总价值 18 元,那么面值为 5 角的邮票有多少张?

4.项目任务四由第四位学生模拟授课

使用甲种农药每千克要兑水 20 千克,使用乙种农药每千克要兑水 40 千克。根据农科院

专家的意见,把两种农药混起来用可以提高药效,现有两种农药共 50 千克,要配药水 1400

千克,那么,其中甲种农药用了多少千克?

5. 项目任务五由学生模拟讲授(补充题)

有蜘蛛、蜻蜓和蝉三种动物共 18 只,它们共有腿 118 条,翅膀 20 对,三种动物各是多

少只(其中,蜘蛛 8条腿,蜻蜓 6条腿 2 对翅膀,蝉 6 条腿 1对翅膀)?

四、项目任务评价:

每个项目完全后,由其他学生根据评价标准的六个方面进行评析,老师补充。

项目 标准 评价标准评价等级

得分优 良 一般 差

教学

目标10%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全面、

明确、具体、恰当”的教学目标,并

具有整体性。

9.1

|

10

8

|

9

6

|

7

6 分

以下

教学

内容15%

①掌握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

难点和关键。

②精心组织和处理教材,有创造性。

14

|

16

12

|

13

9

|

11

9 分

以下

教学

过程25%

①根据教学内容,按课型精心设计教

学结构;

②教学任务具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③落实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教师的“五

意识”和学生的“三性”;

④时间分配合理,调控得当。

22

|

25

20

|

21

15

|

19

15 分

以下

教学

方法25%

①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②积极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

形成过程;

③坚持启发式,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

优化组合,重视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教法有特色,学法有指导;

④重视信息交流与反馈。

22

|

25

20

|

21

15

|

19

15 分

以下

教学

基本

10%

①专业知识扎实;

②教态亲切,语言规范、生动、普通

话标准。

③板书工整,布局合理;

④会操作现代化教学设备。

9.1

|

10

8

|

9

6

|

7

6 分

以下

教学

效果15% 全面达到教学目标、整体效果好。

14

|

15

12

|

13

9

|

11

9 分

以下

简评 总评等级

项目 标准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得分

优 良 一般 差

教学

目标10%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全面、

明确、具体、恰当”的教学目标,并

具有整体性。

9.1

|

10

8

|

9

6

|

7

6 分

以下

五、教师进行项目任务的小结。

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

2. 通过例 1 和例 2,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学会解答一般的鸡兔同笼应

用题。

3. 通过例 3、例 4的学习,掌握“鸡兔同笼”问题变式题的解题技巧。

4. 通过补充题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初步形成解决此

类问题的一般策略。

六、项目课后练习

1.小明参加猜谜语比赛,共 20 道题,规定猜对一道得 5 分,猜错一道倒扣 3 分(不猜按

猜错算),小明共得 60 分,他猜对了几道题?

2.班里买了一些 4 角和 8角一张的画片,共花了 34 元。已知 8角的画片比 4角的画片多

20 张。那么这两种画片各买了多少张?

3.甲、乙、丙三种练习簿每本价钱分别为 7角、3 角、2 角,三种练习薄一共买了 47 本,

付了 21 元 2 角,买乙种练习簿的本数是丙种练习簿的 2 倍,三种练习簿各买了多少本?

补充题:师徒两人原计划共同加工 700 个机器零件。结果师傅比原计划超额 15%,徒弟

比原计划超额 20%,两人共同加工了 820 个机器零件。师徒两人原计划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附评价表

教学

内容15%

①掌握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

难点和关键。

②精心组织和处理教材,有创造性。

14

|

16

12

|

13

9

|

11

9 分

以下

教学

过程25%

①根据教学内容,按课型精心设计教

学结构;

②教学任务具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③落实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教师的“五

意识”和学生的“三性”;

④时间分配合理,调控得当。

22

|

25

20

|

21

15

|

19

15 分

以下

教学

方法25%

①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②积极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

形成过程;

③坚持启发式,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

优化组合,重视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教法有特色,学法有指导;

④重视信息交流与反馈。

22

|

25

20

|

21

15

|

19

15 分

以下

教学

基本

10%

①专业知识扎实;

②教态亲切,语言规范、生动、普通

话标准。

③板书工整,布局合理;

④会操作现代化教学设备。

9.1

|

10

8

|

9

6

|

7

6 分

以下

教学

效果15% 全面达到教学目标、整体效果好。

14

|

15

12

|

13

9

|

11

9 分

以下

简评 总评等级

小组( ),学生姓名( ),专题内容( ),日期( )

注:评价的过程中授课是否体现教师的“五意识”和学生的“三性”。

教师的五意识:

改革意识、主体意识、民主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学生的三性:主动性、活动性、创造性。

评价等级:优:90-100 分,良 80-89,一般:60-79,差:0-59.

3. (语文教育)微课、翻转课堂实践材料

(1) 《李白诗歌》杨翔

1 教学课件

独坐敬亭山

峨眉山月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静夜思

客中作

望天门山

子夜吴歌

李白 浪漫主义

小结

2 教学设计

3 李白诗歌 11 首

4 前置学习单

附:○2 教学设计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以小学课本中的李白诗歌为例》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手法;

2.了解李白诗歌中浪漫主义手法与现实主义手法的区别;

3.掌握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鄂教版)中李白的 11 首诗歌的内容、写法。

二、教学分析: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通过分析其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手法即可感知,小学语文课

本中李白的 11 首诗歌展示了多种浪漫主义手法,学生分析这些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手法即可

了解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三、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联想的不同造成的浪漫主义手法、现实主义手法的差异;

2.《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中的浪漫主义手法;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峨眉山月歌》中的浪漫主义手法。

四、教学过程;

1.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自行完成《前置学习单》之后进行小组讨论,课前每个小组

上交一份《前置学习单》;

(每个寝室为一个小组)

2.课上小组汇报《前置学习单》的完成情况,教师相机点评;

(小组发言同学的得分,即为小组所有同学的此次作业得分)

3.课堂小结。

附:○3 李白诗歌 11 首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李白诗歌 11 首(人教版、鄂教版)

①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④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⑤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⑥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⑦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⑧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⑨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⑩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⑪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附:○4 前置学习单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前置学习单

一、 什么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主要有哪几种?(参考阅读《中国古代文学教

程》第一编第一章、第四编第三章)

二、 小学语文课本里(人教版、鄂教版)共收入李白诗 11 首:

①《静夜思》②《赠汪伦》③《望庐山瀑布》④《望天门山》⑤《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⑥《独坐敬亭山》⑦《夜宿山寺》⑧《早发白帝城》⑨《峨眉山月歌》⑩《子夜

吴歌》⑾《客中作》

1、请根据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特征,填写下表:

李白的 11 首诗歌 诗歌序号

浪漫主义诗歌

现实主义诗歌

2、请根据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的不同,填写下表(表格可自行添加):

浪漫主义

表现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

诗歌序号、题目

使用这种手法的具体诗句 使用这种手

法的字词

(2) 《不同思维方法的口语表达》贺汪波

(3) 《识字教学》李霓虹

附:(2) 《不同思维方法的口语表达》贺汪波

教学目标:(结合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确定)

1.了解思维的基本类型;

2.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判断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3.实施项目化教学,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有序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并借助一定的

语言结构、关联词语、修辞手法、语气运用,将思维的成果有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表达

出来。

教学重难点分析:

将思维结果有序、有重点、有情感地表达。

教学准备:

PPT、视频资料、实物(绳子和筷子若干)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案例,导入项目(3 分钟)

【案例】领导突然让小王和小李去国外刚果三个月,每人只能带一个行李箱,飞机很快

就起飞了,他们只有很短的时间回家准备行李,那么他们应该带什么呢?在回家的出租车上,

小王用短短的 30 分钟开始了慌乱的思考:“非洲蚊虫很多,应该带上防虫液… …语言也不

通,最好带上本字典… …还要带上电脑,电脑上有电子词典就不用带字典了… …对了一定

带上充电器… …还有毛巾、牙刷… …也许不需要了,到了在买吧,应该带上足够的现金,

还有信用卡… …”最终在打车去机场的路上,突然发现忘了带几样最为重要的东西,而其

还带了几样不太需要的东西。

【问题】案例中的小王为什么会出现重要的东西忘了、不需要的东西却带了的情况呢?

【导入】看来,生活工作中,处处都要先想好,想清楚。思路清楚了,说话更明白,做

事更有条理。思路是否清晰,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那么,今天我们重点训练的沟

通技巧是:不同思维方法的口语表达

【出示课题】不同思维方法的口语表达(板书课题)

二、理论先行,明确项目(10-15 分钟)

1.预设学生思维和表达中的常见困难:

(1)不知从何处想;

(2)时间紧,想不全,总觉得有遗漏;

(3)我想到的,别人也想到了,并且先说了;

(4)想得不错,但说的时候,不能把所有的想法准确地说出来。

2.带领学生了解思维的基本概念

(1)这里的“想”指的是思维。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外部现实的反映;而语言则

是实现思维、巩固和传达思维成果即思想的工具。在沟通过程中,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

(2)常见的思维方法

①从主体意识产生的角度看,思维可分为潜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两种类型。潜意识思

维是主体不知觉的有思维意识指挥的思维方式,被称为无意识思维、被动性思维。有意识思

维是主体知觉的有思维意识指挥的思维方式,也被称为主动性思维。

②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和抽象逻辑思维。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

活动。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

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

③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

理论思维。

④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可以把思维分为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⑤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又称求

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

维。例如,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工程建设中把多种实施方案经过筛

选和比较找出最佳的方案等的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

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例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科学研究中对某一

问题的解决提出多种设想;教育改革的多种方案的提出等的思维。

⑥根据思维的品质和创新成分的多少可以分为再现思维和创造思维。再现思维是依靠过

去的记忆而进行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技术革新、科学的发明创造、

教学改革等所用到的思维都是创造性思维等。创造思维是依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但却是把

它们综合组织而形成全新的东西。

3. 项目 1——连词成句训练

【训练目标】让学生寻找词语间的相关性,通过联想与想象,将词语连缀成几句话,提

高由词语到句子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和方法】

(1)老师先出示的词语相关性应该强一点,如:“老板、薪酬、质量”,对学生要求:

只需要将词语融进句子中清楚流畅表达出来即可。

(2)后面几轮的训练可以不断增加难度,如词语之间没有什么联系,表达时由两三

句话增加到一段话等。

(3)同学之间互相练习。

三、方法引导,深化项目(20 分钟)

1.沟通目的决定思维方法

不同的沟通目的,会使用不同的思维方法。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沟通,要注意信息的准

确性与全面性, 因此,常用聚合思维、再现思维;以表达思想为目的的沟通,要注意思想

的创新型,因此,常用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理论思维;以交流感情为目的的沟通,要注

意情感的调动,因此,常用形象思维、经验思维等。

即使是同样的沟通内容,当面对不同的对象时,要充分考虑其职业、职位、年龄、性别、

民族、地域等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如,对待儿童、女性、老人,多用形象思维、

发散思维;面对领导,多用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

2.学会思维导图,架起由“想”到“说”的桥梁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

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

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写作、沟通、演讲、管理、

会议等,运用思维导图带来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让人更轻松、更清晰地沟通。

3. 项目 2——分析案例,画出思维导图并说明

【训练目标】让学生从案例中分析出要点,画出思维导图,并用有序的语言表达说明思

维导图,提高“文—图—言”转化能力。

【步骤和方法】

(1)老师先出示案例,学生阅读

(2)学生根据案例画出思维导图

(3)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并进行要点分析

为什么五个人推销的效果截然不同?这是因为这五个人对梳子功用的理解是不

一样的。第一、第二、第三位只是从产品的功能上去考虑目标市场,把目标市场局限

产品的功能适用性上,第三位则对产品的附加功能做了拓展;第四和第五位不再局限

在产品的目标市场上,而是在目标市场上做产品,并且开发了自己产品的深度附加功

能和价值。五个人思维广度存在差异,自然在营销沟通的效果会不同。

【经典案例 1】

卖梳子给和尚

有一个经理想考考他的手下,就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把梳子卖给和尚。

第一个人:出了门就骂,什么狗屁经理,和尚都没有头发,还卖什么梳子!找个酒馆喝

起了闷酒,睡了一觉。回去告诉经理,和尚没有头发,梳子没法卖!经理微微一笑,和尚没

有头发还要你告诉我?

第二个人:来到了一个寺庙,找到了和尚。对和尚说,我想卖给你一把梳子,和尚说,

我没用。那人就把经理的作业说了一遍,说如果卖不出去,我就会失业,你发发慈悲吧!和

尚就买了一把。

第三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在庙里转了转,对和

尚说,拜佛是不是要心诚,和尚说,是的。心诚是不是需要心存敬意,和尚说,要敬。那人

说,你看,很多香客很远来到这里,他们十分虔诚,但是却风尘仆仆,蓬头垢面,如何对佛

敬?如果庙里买些梳子,给这些香客把头发梳整齐了,把脸洗干净了,不是对佛的尊敬?和

尚话说有理,就买了 10 把。

第四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对和尚说,你是得到

高僧,书法甚是有造诣,如果把您的字刻在梳子上,刻些“平安梳”、“积善梳”送给香客,

是不是既弘扬了佛法,又弘扬了书法,老和尚微微一笑,无量佛!就买了 1000 把梳子。

第五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个和尚说了一番话,

却卖出了一万把梳子。

那人说了些什么?

他告诉和尚,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备之物,经常被女香客带是在身上,如果大师能为梳

子开光,成为她们的护身符,既能积善行善、又能保佑平安,很多香客还能为自己的亲朋好

友请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扬佛法,扬我寺院之名,岂不是天大善事?大师岂有不做之理?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大师双手合十,施主有这番美意,老衲岂能不从?

就这样,寺院买了一万把,取名“积善梳”、“平安梳”,由大师亲自为香客开光,竟

十分兴隆。当然,开光捐的善款也不少啊!

四、综合运用,拓展项目(40-45 分钟)

1.【观看视频】:马年春晚《筷子篇》公益广告

【分析】从视频呈现的内容,看看策划者运用了哪些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过渡】小小的筷子,已经不仅仅是吃饭的工具,而是文化的象征、文明的传承、情

感的纽带。那么,我们也是用筷子来进行接下来的思维与语言表达的训练。

2.项目 3——发散思维与表达实操训练,小组展示,适时点拨

实训项目 7: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训练

实训小组成员

实训时间

实训目的 主动运用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不断增强沟通效果。

实训题目

(可根据时间选

择题量)

1. 用筷子和绳子组合成不同的意义,并表达出来。

2.在小学,将以“秋天来了”为主题进行少先队活动,如果你是该

班的班主任老师,请在 5 分钟内设计多种活动方案,试试看,你能设计

出几种?

我们的实训情况记录

评价要求

1.是否能准确分析和把握主题;

2.是否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快而多地拿出自己(小组)的设计;

3.是否在表达时能够有序清晰地让听众明白你的思维结果。

自我评价 ☆☆☆☆☆ 评语:

小组评价 ☆☆☆☆☆ 评语:

教师评价 ☆☆☆☆☆ 评语:

【思维提示】

(1)思维范围: 可结合未来职场、企业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2)思维方式: 建议多运用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3)思维路径:(同学们各组通过呈现,自己总结)

【表达提示】

(1)完整 :全篇要有头有尾,每句话要完整,不要说半截话。

(2)有序 :结构上可采用“总——分——总”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可运用

关联词语。

(3)有礼:这是分享的过程,注意要彬彬有礼。

【语言范例】

“大家好!我代表第几组和大家交流。”

“筷子就像……,绳子就像……”

“这就像我们工作(生活)中……”

“这就是我们小组的呈现,谢谢大家!”

3.项目 4——延伸训练

【提示】

(1)思维范围: 自己的优势,小学的特色,自己对岗位的适应性。

(2)思维方式: 运用逻辑思维

(3)表达方式:可以用上“首先”“其次”“最后”或“第一”“第二”“第三”等表示

顺序的词语。

实训项目 6:逻辑思维训练

实训小组成员

实训时间

实训目的在沟通中运用逻辑思维,并运用一定的语言结构和关联词语,将思

维的成果有顺序地表达出来。

实训题目

(可根据时间选

择题量)

1.在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你如何有序地向小学校长介绍自己?

2.一位家长找老师,想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如

果你是老师,将从哪些方面和家长交流呢?

我们的实训情况记录

评价要求

1.是否能够有序思考,并将要表达的几层意思做好笔头记录;

2.是否能够在表达时条理清晰,能恰当运用关联词语展现语言关系;

3.听众是否能听明白其逻辑关系,理解语义。

自我评价 ☆☆☆☆☆ 评语:

小组评价 ☆☆☆☆☆ 评语:

教师评价 ☆☆☆☆☆ 评语:

五、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不同的方式去思维,并将思维的过程

和结果有序地通过语言呈现给大家。不少小组都能做到“想得清楚,说得明白”;以后的训

练中还要进一步训练,做到“想得周到、全面,说得具体生动”。

家庭作业:实训项目 6、7 中的第 2 个实训题目

附:下面是关于思维与语言的自查表,能肯定 6 题者为思维综合状况较好,7-8 个题为很

好,9-10 个题为非常好。试试看。

1 对方说话时,我会参与到他的话题中,给予一定回应 是 否

2 我能听懂对方说了哪几层意思 是 否

3 对方觉得我明白了他的意思,很高兴(或很满意) 是 否

4我表达时,能够一句一句完整地说,没有断断续续、重复词语及过多

口头禅的现象是 否

5 我在表达中,能够合适地用上关联词语和顺序词语 是 否

6 我发现对方能很快明白我在说什么 是 否

7 口语表达时,我觉得自己思路很清晰 是 否

8 口语表达时,我的形象思维比较好 是 否

9 口语表达时,我的分析思维比较好 是 否

10 口语表达时,我的发散思维比较好 是 否

附:(3) 《识字教学》李霓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明确识字教学的意义、目标。

2. 掌握识字教学的步骤及方法。

能力目标:

1.掌握识字教学相关理论,并能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识字教学的设计。

2.具备基本的识字教学能力,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识字教学的模拟授课。

素质目标:

1.注重培养师范生关注学生,从学生出发的职业意识。

2.注重师范生面向低段学生的综合教学技能培养。

教学重难点

识字教学的步骤与方法的运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时安排

8课时

教学方法及教学基本设想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场景教学方法,让学生化身为一年级的老师进行识字教学。通过模拟

教师进行识字教学的备课和上课,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熟悉作为一个教师的主要工作流程,

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识字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形成能力,从而实现理实一体化。

本章节课时安排 8 课时,第 1、2 课时做好场景教学前的准备,帮助学生进入角色并介

绍相关的知识,在模拟备课中学习识字教学的备课,第 3、4 课时结合视频、案例学习识字

教学的步骤及方法。5-8 课时学生进行试教,评课,并归纳识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明确角色及任务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做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一年级小学生学完拼音后,主要的任务是

什么?对,是识字,甚至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都开始识字,那么识字教学又该怎么进行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识字教学。

二.角色扮演前的知识准备:明确识字教学的意义及主要形式

1. 明确识字教学的意义

(1)提问:为什么小学生在学完拼音后,就要教他们识字?

(2)生自由发言,师归纳小结识字教学的意义:

(3)结合实例稍加说明(特别是发展智力这点)

2. 介绍识字教学的主要形式

(1)出示小学一年级教材目录及课文指导学生发现识字教学的主要形式。

(2)教师简要介绍识字教学的主要形式

①集中识字:

②分散识字:

三.进入角色,模拟备课

(一)引入具体任务

同学们,你们现在要教的课文是一年级的《识字 3》(投影出示课文)

读写的基础

发展智力

这是一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是集中识字的形式,如果要进行这课的教学我们首先要

做什么工作?对,备课。

明确备课的主要工作: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编写教案。

下面我们逐一进行。

(二)进行教材分析

1.复习教材分析要领,学生自行进行教材分析。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识字3》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的一篇识字课文。它是以对对子

的方式识字,有三组对子组成。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对子情境优美,语言精炼,读

起来琅琅上口,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同时,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能使学生体

会大自然的美妙,享受大自然的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对子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语言形式,在极富感染力的语境中教师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大

自然的实际,采用多种方法识字。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对大自然的热爱,

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三)对学情进行简要分析

因师范生对小学生情况不一定了解,学情分析师生共同完成。

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识字课并不陌生,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识字

的方法和经验,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

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从而更

好地识字。

(四)确定教学的目标

1.回忆确定教学的目标的要点:

从课程标准出发,结合课文实际和学生实际。

2.明确识字教学目标(本节课重点学习内容)

(1)学生自读课程标准相关内容,试着归纳识字教学的目标。

总目标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0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并有一定的速度。

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 年级)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 个,其中 800-1000 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

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第二学段(3-4 年级)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其中 2000 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第三学段(5-6 年级)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识字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注重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培植热爱汉字的感情。例

如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

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形体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等。

数量目标: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质量目标:会认的字,要求见其形读其音。会写的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

义,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学会运用。

能力目标:识字能力主要表现在:(1)掌握汉语拼音,能凭借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并能

根据语言环境读准多音字、儿化音、轻声、变调。(2)会分析字形,能够掌握字形结构。(3)

会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掌握音序查字典和部首查字典的方法。会看注释,结合上下文

选择字义。(4)能掌握汉字的基本特点和识字规律,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记忆字形。具有区

别同音字、近音字的能力。识字能力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写字能力主要表

现在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楷字,且有一定的速度;用毛笔临摩正楷字帖,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3.进一步确定《识字 3》教学目标:

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产生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年级 要求认识的字 要求学会的字 识字能力

1--2 1600--1800 800--1000 学习独立识字

3--4 2500 2000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5--6 3000 2500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4. 确定《识字 3》教学重点和难点。

《识字 3》教学重点和难点: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学会对对子。

(五)选择教学方法

1.介绍识字教学的方法

(1) 介绍字音教学的方法

①出示几组字让学生说说怎么教读音:

单 折 喝

经营——金银 男女——褴褛

忠、钟、盅、衷

②归纳字音教学的方法:

多音字据词定音举例:

(2)介绍字形教学的方法

①出示一组字让学生考虑如何记忆字形

李 兔 山 日 ;

刃 本 ;

森 众 看 ;

告 渴 喝;

②出示识字教学片断,学生思考:教师运用了那些识字教学的方法?

(出示生字:万、翔、鸽、城、美)

师:都认识这些字吗?

生:老师,“万”和“城”认识,暑假,爸爸带我去过“万里长城”。

师:收获真大!

生:我叫李翔。“翔”是飞翔的意思,爸爸给我起这个名字,希望我像雄鹰一样在天

空中飞翔,“翔”字我会写了。

师:“翔”字你就不用学了。当回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好吗?

生:我爷爷养了好多鸽子,可我不会写“鸽”。今天,我知道了它左边是“合”,右

边是“鸟”。

师:太棒了!请把你记忆生字的方法再跟大家说一遍。

生:我妈妈叫王美丽。爸爸爱跟妈妈逗笑——两朵鲜花戴头上,王家大妞真漂亮。

这就是“美”,美丽的意思。

师:多么形象的顺口溜!

生:老师,我想请您猜个字谜——一只大羊没尾巴。

师:(沉思片刻)呀!把我给难住了,大家讨论讨论,帮帮我好吗?

生:是“美”。

师:全体起立,掌声感谢他们两个,是他们让我们愉快地认识了“美”,记住了“美”。

③归纳字形教学方法

特别提示:利用歌谣方法记忆字形时要注意笔画顺序,

以“灭”的记忆为例。

(3)学习字义教学方法

结合前面的学习,自由思考,归纳:

2.试着为《识字 3》字的教学寻找方法。

第三、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为《识字 3》的教学做了一些准备,熟悉了教材、分析了学情、确定教学

目标、并试着对教学方法进行了选择。

检查教学方法进行选择情况。

二、观摩录像,归纳识字教学流程

1.过渡:识字教学方法如何运用于具体教学?识字教学的步骤是怎样的呢?今天就结合

教学录像的观摩一起来归纳一下。

2.观摩录像《识字 3》,要求:记好笔记,看看教师运用了那些识字教学的方法?识字

教学的步骤是怎样的?

3.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归纳识字教学的步骤

具体步骤: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并就不懂的地方提出质疑,教师解答。

2.布置作业

(1)梳理完成《识字 3》教学设计。

(2)小组合作备一节识字教学课,下次课进行展示。(教师课下进行辅导和督促)

第五——八课时

一、 小组按要求合作试讲(并录像)

二、 并识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三、 归纳识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识字教学要遵循的几个规律

(1)识字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

儿童的心理特征: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

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

要采用多种手段: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灯片、录音、动作、表情

或语言描绘等,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儿童的脑海里;要调动多种感官:引导儿童的

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参与获得新知识的活动,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

一尝,做一做,胜过单纯的听、记、背。

要呈现一个汉字,儿童对其形状的辨认经历的认知过程:先整体后部分,即识字总是先

感知字的整体,然后辨认个别笔画;先轮廓后内涵,即低年级孩子往往对字形的轮廓容易掌

握,对内部细节难以掌握;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熟悉后生疏。

教学时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来考虑为孩子探究新知提供可能。内容上要从易到

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形式上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和记忆,从而促使识字效率的提高。

(2)识字教学要遵循汉字的造字规律

象形字 指事字,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类字的特点,先让学生读字看图,展开想象,

字形就和容易掌握了。教师还要注意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重点指导一个,归纳学法,再组

织自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会意字 一般意思都是基础字义的深化或扩大化。学生知道了这个特点,就会很快的记

住音形义。

(3)识字教学要遵循学习语文的规律

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语言环境:词语、词组、短语、句子、段落、篇章及学生的生活环境等都是语言环境 。

组词,说话,朗读……都是识字教学的好办法,特别是要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在语

言环境中感受用法。

2.目标要落实,重点要突出

教学目标不是摆设,而是要通过具体的教学环节运用具体的方法去落实。

3.注意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体现识字教学的多元化

教学时,要根是不同的特点,选用灵活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不拘泥于用一

种方法。要培养方法意识,提倡孩子用适合自己方法识字,帮助他们总结方法,创造方法,

培养孩子优化识字方法的意识 让学生学会选择优化识字法。

(三) 荣誉证书

二、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有效课堂”实施方案

附: 初等教育学院关于开展“有效课堂”研讨课的方案

初等教育学院 “有效课堂”研讨课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初等教育学院决定开展一次有效课堂的研讨活动,旨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减少盲目性、随意性。通过研讨提升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深

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 活动目标

1. 通过开展有效课堂研讨活动,让规范课堂成为习惯,让有效课堂成为目标。

2. 通过有效课堂研讨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 活动要求

1. 各教研室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选定参加研讨课的教师。

2. 根据此次活动目标,各教研室集体研究讨论研讨课的内容。

3. 要求所有教师参与研讨课听课、讨论、总结,形成有效课堂的模式。

四、 活动安排

1. 制定研讨课活动方案,3月 15 日前完成——(陈培成负责)

2. 研讨课内容的确定、试讲,4月 30 日完成——(教研室负责)

3. 研讨课交流活动,5月 30 日前完成——(陈培成负责)

初等教育学院

二〇一四年三月

(二) “有效课堂”安排表

1. 初等教育学院“有效课堂”议程安排

2. 科学教育专业“有效课堂”安排表

3. 数学教育专业“有效课堂”安排表

4. 语文教育专业“有效课堂”安排表

5. “有效课堂”报道

附:1.等教育学院“有效课堂”议程安排

初等教育学院“有效课堂”议程安排

一、“有效课堂”观摩

讲授:邹翃燕老师

课题:小学语文课文朗读及朗读指导训练

时间:一节课

二、“有效课堂”解读(陈培成)

三、教师研讨(各教研室)

四、专家点评

1.孙凌毅教授

2.汪照喜处长

3.徐明教授

附:2.学教育专业“有效课堂”安排表

科学教育专业“有效课堂”研讨课安排表

课题 时间 地点 授课人

测量当地经纬度 2015 年 12 月 16 日 A308 方赛军

种子的结构 2016 年 4 月 19 日 A308 杨梅

制作水果电池 2016 年 6 月 17 日 实验楼 205 杜学佼

热力环流 2016 年 6 月 15 日 A303 方赛军

附:3.教育专业“有效课堂”安排表

数学教育专业 “有效课堂”研讨课安排表

课题 时间 地点 授课人

函数最值的计算方法 2015 年 12 月 17 日 A301 王小平

定积分的应用 2016 年 3 月 8日 A305 王小平

x 函数极限定义 2015 年 10 月 29 A305 占小军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鸡兔

同笼》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A305 吴坚

鸡兔同笼 2016 年 4 月 21 日 A303 黎静芳

附:4.教育专业“有效课堂”安排表

语文教育专业“有效课堂”研讨课安排表

课题 时间 地点 授课人

李白诗歌 2015 年 11 月 16 日 A303 杨翔

不同思维方法

的口语表达2016 年 4 月 8 日 A308 贺汪波

识字教学 2016 年 3 月 17 日 A305 李霓虹

附:5.“有效课堂”报道